下载此文档

变态心理学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变态心理学总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 第一章、绪论 1 、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 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 2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 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 阐明其发生, 发展和转变的规律, 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 3 、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 4 、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 5 、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 遗传, 脑结构, 躯体疾病, 神经生化, 化学物质, 性别和年龄。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 社会剥夺。 6 、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纵向比较, 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 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对比, 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差别是否明显, 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 7 、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8 、怎么做?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第五,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第九章、心境障碍一、躁狂症 1 、临床表现心境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行为增强/ 躯体症状 2 、分类轻躁狂/ 重性躁狂/ 谵妄性躁狂 3 、病程标准,一周二、抑郁症 1 、临床表现核心症状,情绪低落/ 兴趣缺乏/ 精力不足症状群, 焦虑/ 自罪自责/ 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扭曲/ 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 自杀/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自知力受损 2 、病程标准, 2周 3 、特殊类型隐匿性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 季节性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三、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症标准,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1 、环境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 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的标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病程标准两年 2 、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无躁狂症状/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病程标准两年。五、心境障碍的治疗 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抗精神病药 2 、心理治疗人际关系疗法/ 认知治疗/ 行为治疗/ 人本主义治疗/ 团体治疗 3 、其他第十章、自杀与蓄意自伤一、自杀 1 、概念自杀是由死者主动或被动付诸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各种死亡。 2 、特点想死的主观愿望/ 属于自我实施的行为/ 行为导致死亡的结局 3 、过程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 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 4 、分类社会约束力层面,利己性自杀/ 利他性自杀规范约束力层面,失范性自杀/ 宿命性自杀 5 、理论社会学理论/ 心理病理学理论 6 、原因生物学,疾病/ 神经递质/ 遗传/ 神经内分泌激素/ 血清胆固醇心理学与行为学社会学, 家庭环境/ 生活应激事件/ 社会改革和重大社会事件/ 失业或无业/ 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 特殊场所二、蓄意自伤 1 、概念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方式故意的直接的对自己身体采取的非致死性的伤害行为。 2 、原因与机制(1) 负性生活事件往往是自伤的诱发因素(2) 心理缺陷是自伤的素质因素(3) 社会支持缺乏是自伤的条件因素(4) 自伤的生物学研究三、自杀危险的识别和防治 1 、自伤危险的识别(1) 临床评估,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精神科检查(2) 量表评估(3) 自杀行为发生的前兆 a. 近期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 b. 近期通过语言透露自杀意愿 c. 近期遭受重大挫折 d. 近期生理变化 e. 做自杀前准备 f. 重病患者行为反常 g. 某些精神病患者2 、群体自杀预防(1) 提高群众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2) 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网络(3) 加强环境的控制和管理,限制自杀工具的方便易得(4) 建立预防自杀的机构(5)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6) 科学引导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 3 、临床工作中的自杀防治(1) 药物治疗(2) 心理治疗认

变态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