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总结(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第一章、绪论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7、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8、怎么做?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知/情/意分类症状分类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退/:3种错觉/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根据所涉及感觉器官/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入睡前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13种: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散漫/破裂/病理性赘述/中断/插入/扩散/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按结构分类/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按妄想内容分类/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脑器质性/假性)自知力障碍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稳定性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易激惹/情感不稳定/情感脆弱/强制性苦笑/病理性激情意志与行为障碍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矛盾意向/意向倒错动作行动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兴奋/不协调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其他刻板言动/持续言动/模仿言动/作态/强迫动作意识障碍环境意识意识清晰度降低嗜睡/意识混浑浊/昏睡/昏迷意识内容改变谵妄状态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梦样状态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自我障碍界限,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及症状名称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评估防治要点急性应激障碍(ASD)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定向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楚感知,注意力狭窄。,以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要表现。,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有强烈情感反应。,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严重而急剧的应激事件;,在受到精神创伤后的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可有轻度意识障碍;,随着应激源的消除或环境的改变迅速缓解或逐渐减轻。,应变更诊断。,尽早消除创伤个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恢复正常生活,减少形成PTSD的可能。
变态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