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答题技巧
【考点精析】
常见九种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误用褒贬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九、对象用错
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
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六、误用褒贬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
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七、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八、修饰不当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④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
九、对象用错
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等等
【试题精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
中考成语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