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
《琐忆》..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括七次谈话的要点。
【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
《琐忆》..
《琐忆》..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括七次谈话的要点。
【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鲁迅的诗《自嘲》,学生朗读。
老师明确: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较为熟识:“怒目而视人民大众的敌人,甘心为人民(广阔青年)作牛马”它是对鲁迅宏大人格的写照,表现了鲁迅酷爱青年、蔑视敌人的名贵品质。
2、今日我们来学叙了作者和鲁迅的几次谈话,表现了鲁迅的宏大人格,显示出鲁迅深邃的思想、闪光的才智和崇高的精神。
3、本文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而写的,作者唐弢,浙江镇海县人,学者、散文家。
(建国以来,人们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重在表现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而忽视“甘为孺子牛”这一面,而本文却不同,着重写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切。)
二、解题:
“琐忆”,“琐”:小而多。“忆”:选取的材料是作者耳闻目睹亲生经验的事,以小事来写宏大人格,本文写法的一大特点:以小见大,在选材组材上做到琐而有序、琐而有纲。
三、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四、概括要点:(七次谈话内容)
1、学生回忆概括要点的有哪些方法?
明确:①抓中心句
②抓中心词
③综合提炼
2、请学生看一看,本文记叙了自己和鲁迅的几次谈话?
明确:七次
3、结合练习2中的例子,概括要点。
方法:学生四人小组探讨,共同完成练习2。
沟通:请学生展示探讨结果(不肯定要求标准答案,合理即可)
打出投影:给以明确(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答案和七次谈话的内容分析)
4、总结:提出综合提炼的重要性。
五、了解结构思路的特点:
问:文章的七次谈话内容是否很散乱?
可不行以分类?
依据是什么?
学生探讨回答。
明确:不散乱,可分类。
七则材料,前4则为一类,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切爱惜,平易近人。后3则是一类,表现对敌人的憎恨,体现出鲁迅的爱憎分明的立场。
依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示投影)这句话在结构上是全文的纲领,它为选材定了标准,使零散的琐事有了肯定的围绕的中心,一个显明的贯穿线索,的确这句话是鲁迅宏大人格的体现。本文不仅选材,还是组材都服务于这一主旨,真正做到了琐而有纲,琐而有序。
六、作业:
1、。
2、朗读体
《琐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