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总结
附件
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
经典学习心得
带教单位 龙岩市第二医院
指导老师 桂以补中逐饮,驱阴止泻,而病自愈。何用四逆
散,不通之至也。”另认为本条是气郁证,为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在里,不能透
达于四末所致。如李士材曰: “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见四逆者,非
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
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根据仲景之义和以方测证的方法,当以后说为是。盖
四逆证,非惟阳虚,亦有热深者、血虚者、蛔扰者、痰郁者、脏寒者和气郁者。本条
首冠“少阴病,四逆”,明确指出本证乃以四逆为主症,然少阴病四逆以阳虚阴盛居
多,应伴见恶寒蜷卧、下利清谷、脉微细等全身虚寒表现,应以四逆汤治疗。本证四
逆并无上述虚寒证伴随,且主以四逆散,当是阳郁而致,故其程度较轻,仅表现为手
足不温或指头微寒。由于枢机不利,气机不畅,疏泄失常,对全身都可能产生病理影
响,所以本证除四逆外,或然证较多,肺气不利则咳,心气不利则悸,膀胱气化不利
则小便不利,脾胃气滞则腹痛。因气机不利,肝木有病,易侮脾土,故柯韵伯认为本
条“腹痛泻利下重”亦为主症,不应列入或然证,证之临床,亦有道理。
四逆散用柴胡解郁行气,和畅气机,透达郁阳,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
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和营柔肝,甘草缓急和中,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
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肝脾调和则腹痛、泻
利下重自除。张令韶曰:“凡少阴四逆,倶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
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实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芍药疏
泄经络之血脉,甘草调中,柴胡启发阳气而外达,阳气通,而四肢温矣。 ”尤在泾
曰:“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内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内之间者,则和解而
分消之,分消者,半从外半从内之谓也。故用柴胡之辛,扬之使从外出,枳实之苦,
抑之使其内消,而其所以能内能外者,则枢机之用为多,故必以芍药之酸益其阴,甘
草之甘养其阳。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说理清楚,足以启人悟机。
四逆散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本方。仲景疏肝解郁以柴胡剂为主方,后世疏肝诸
方皆从仲景之方演化而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逍遥散、柴
胡疏肝散等皆为疏肝理气之剂。且四逆散与小柴胡汤组方之理相似。尤在泾云:“四
2 / 4实用总结
逆散制方之大意,亦与小柴胡汤相似,四逆之柴胡、枳实,犹小柴胡之柴胡、黄芩
也。四逆之芍药、甘草,犹小柴胡之人参、甘草也。且枳实兼擅涤饮之长,甘、芍亦
备营卫两和之任,特以为病有阴阳之异,故用药亦分气血之殊,而其辅正逐邪,和解
表里,则两方如一方也。”
四逆散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历
伤寒论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