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研究
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研究
一、引言
山西作为一个方言大省,更是一个研究谚语的语料宝库。民间流传着无数的,珍宝般的谚语更是凝结了众多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世界观。隐喻是山西方言谚语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研究
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研究
一、引言
山西作为一个方言大省,更是一个研究谚语的语料宝库。民间流传着无数的,珍宝般的谚语更是凝结了众多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世界观。隐喻是山西方言谚语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人们交际交流的重要认知方式。隐喻是通过概念转化、语义转移或语义映射以到达把握、认知对象的目的。[1]山西方言谚语的隐喻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语言文化财富,值得深化学习和讨论。
二、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类型
比喻是山西方言谚语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方式,而不用喻词的隐喻占绝大部分。由于隐喻省略喻词,本体与喻体大跨度地进展巧妙组合,因此引发了人们的认知联想、产生了语言张力。
隐喻分类的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Lakff和Jhnsn把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构造性隐喻、本体性隐喻;还可以根据相似性在认知中的作用,将其分为以相似性为根底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
〔一〕实体隐喻
通过实体和物质来理解我们的经历,这就使得我们能把一部分经历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别离的物质来对待。例如:
〔1〕时气不高运气低,骑的骆驼狗咬腿。〔忻州〕
当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像骑在高大的骆驼上面的时候也会被狗咬到腿。
〔2〕没裸乡下泥腿,饿煞城里油嘴。〔忻州〕
泥腿指代农民,油嘴指代城里那些不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没裸:没有。
这里将时气、运气、油嘴看成一个实体,从而对其进展指称和量化,识别其某一方面的特征,将其作为一种原因,。
〔二〕拟人隐喻
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例如:
〔3〕茭子红衫衫,两手抱肩肩。〔祁县〕
玉米成熟的时候会变红,由于玉米的生长形态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有两手抱肩肩的形容。茭子是植物,却赋予了它人的特点,穿红衫衫,两个手抱肩肩。
〔4〕枣树不识羞,离了地皮就的溜。〔忻州〕
的溜:吊。指枣树长成了就结枣。
〔三〕容器隐喻
将本体〔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视野、事件、行动、活动、状态、心境等〕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例如:
〔5〕二月儿重河冻,憋破米面瓮。〔忻州〕
这条谚语是一个丰年预兆,瓮不会被米面给憋破。
三、隐喻的修辞功能在山西方言谚语中的表达
上文已经提到,隐喻是通过概念转化、语义转移或语义映射以到达把握、认知对象的目的,那么隐喻就可以在各个语言单位层次上出现,包括词、短语、句子和话语等。方言谚语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短语或话语来对待。它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语音上的相似,一是利用意义上的相似。
〔一〕山西方言谚语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由于谚语常采用的是歌谣体,音韵流畅,凡歌谣都押韵。用了韵好记、好读、好传。如:
〔6〕火要空心,人要虚心。〔襄垣〕押中东韵
〔7〕泥匠的火火常
山西方言谚语隐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