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
第一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饮食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2022年,星期一
案
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第二十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簋、簠、豆、皿、俎
第二十一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簋簠
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说文》虽有盌字,那是“小盂”(水器)。传世古器自铭为盌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是用来舀水的。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又有一种簠,长方形,用途和簋相同。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不廉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
第二十二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第二十三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鼎、甑、鬲、甗
上古的烹饪器有鼎、鬲、甗等。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第二十四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的蒸锅
第二十五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上古煮饭用鬲,蒸饭用甗。鬲似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举火炊煮。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似鬲,里面盛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到上层。上层似甑(底部有孔的蒸器),里面放米谷之类。上下两层之间有个带着许多孔的横隔(箅子),既便于透过蒸气,又免得米谷漏到下层。
第二十六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第二十七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鼎有三类:一是镬鼎,系用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镬字。著名的后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该鼎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
第二十八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第二类鼎是设食鼎,或曰正鼎,有的学者命名为升鼎。其主要功用,是盛放镬鼎煮熟的肉食。
王子午升鼎
第二十九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第三类鼎是羞鼎,又称陪鼎。镬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滋味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以羞鼎内的羞味调和裹汁。
汉代错金银羞鼎
第三十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筵席
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登堂必先脱屦。席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
第三十一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床
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
第三十二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几
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具。
第三十三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酒器——尊、觥、罍、壶
上古的盛酒器有尊、觥、罍、壶等。《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觥,同时又是饮酒器,壶除了盛酒外,还用来盛水。
第三十四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尊
尊不仅是一种盛酒器皿的专名,而且还常常被用作礼器之总名。古人作器,皆称为“宝尊彝”,或是“宝尊”。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之尊”,即壶、卣、罍等之总称。
第三十五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尊
第三十六张,共四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壶:盛酒器和水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