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苏轼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进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
赏析:
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呈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暖和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楚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肯定是潭水枯槁、鱼儿无处寻找,这样的前后比照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观察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全部聚拢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颜色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奇妙结合,景物、人群完善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致。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慌张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比照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敏捷,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高兴特别、感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肯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跃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其次首(旋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探望使君的情景和农夫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快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非常生动好玩。“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赶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装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探望使君的急迫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分散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观察她们高兴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7-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