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拟人手法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何在?
答:_____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 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鉴赏-拟人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