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4精神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4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
1、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
2、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
3. 客体关系理论更强调前俄底普斯期,强调关系源。
19世纪法国精神病学在欧洲最为发达。南锡派和巴黎派是当时法国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学的学派。
两派对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治疗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一是坚信神经症是功能性疾病,即癔症并非是器质性病变,而是精神或动力创伤所致;
二是坚信性的因素在神经症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即神经症都有“凹室的秘密”,经常同性感区有关;
三是坚信催眠术可以治病,即重视疾病的心因性病因和心理治疗的重要价值。这些都是精神分析治疗产生的思想前提。
2、心理疗法的演进。
(1)电气疗法
(2)催眠术
(3)宣泄法:这种疗法原为布洛伊尔(BIeuer,J.)所创造,后被弗洛伊德所采用。
宣泄法与催眠法的区别在于:
一是前者专靠暗示治疗,后者暗示则为辅助治疗;
二是前者病人总想将心中隐事加以粉饰,后者病人则暴露隐事加以消除;
三是前者在姑息,用暗示来抵抗症状,反而因压抑作用的增强,症状更难以改变,后者在求彻底,在引起症状的矛盾中,求病源之所在,并用暗示以改变这些矛盾的后果。
(4)精神集中法(或称前额法)
(5)自由联想法:1892年至1896年,弗洛伊德
二、精神分析疗效的途径
(1)情绪宣泄。
(2)自省。
(3)反复剖析。
【例】一位年轻女子先后与四位年长她十岁以上的男人建立婚内或婚外的亲密关系,所有这些关系都在两年左右面临危机或者结束,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她已经明显地感到了这种惯性,但是,她还是不能自拔。她告诉医生“我明知道这是火坑,但是,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我义无反顾地跳进去,像父亲般的男人就是对我有吸引力。”在精神分析中发现,她的父亲在童年的时候,很少和她在一起,尤其缺少沟通,她不敢靠近父亲,父亲从来没耐心地听过她讲话,但是,她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父亲的回来,盼望父亲能对她露出笑脸。这样的父女关系的童年经历,妨碍了她顺利度过女孩子爱异性的重要阶段——恋父阶段,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恋父情结,导致她成年之后,会下意识地寻找机会完成这段发育阶段,反映在现实中,就会表现为不断去接近年长的男性,但是,真的接近之后,她内心深处的对于男人的不安全感和不熟悉感就会被激发,她就会再次逃离。这样一来,她就必须不断地寻找、然后离开年长男人,导致混乱痛苦的婚姻关系不断重复、难以自拔。对于这样的具有严重恋父情结的心理障碍,讲道理和认知是不会奏效的,因为她本人完全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她就是无法控制这种冲
动和行为。只有进行比较长期的精神分析治疗,帮助她完成潜意识水平的恋父阶段的心理发育,她的人格缺陷得到修补、使她获得一个被“内化”了的、接受和肯定她的“心理父亲”,她的恋父情结被解开,她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解决。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症及疗程
1、适应症评定的指标。
过去:求治动机, 心理学头脑, 人格完整, 教育程度, 社会支持, 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现在:检查客体关系质量评定量表(QORS)、心理学头脑评定量表(PMS)。
2、适应症;
从起初最合适的症状是癔症,后来是强迫症和其他神经症。
现在看,精神分析的一般适应症有癔病、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适应障碍及心理创伤等。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
1、潜意识决定论。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是由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造成的。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人的心灵结构有三个层次(或活动状态):
(1)潜意识(深层),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如梦,癔症。它具有强大的心理能量,总要按照快乐原则去寻找出路,追求满足;
(2)前意识(中层),指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 经验。它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欲望侵入意识中;
(3)意识(表层),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到敢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人格的构成有三部分:
(1)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如一口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2)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自我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具有防

04精神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Shess
  • 文件大小2.85 MB
  • 时间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