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介绍刘兴村 2015-8-29 由现象所搜集得到的数据,必需加以整理,并做成图表, (1848-1923) 于1897 年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称为[柏拉法则]. 年美国经济学者 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法则],即经济上所称之为劳伦兹(Lorenz) 曲线. 柏拉图的由来美国 将Lorenz 曲线应用到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i FEW, Trival Many]( 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名词,并借用 Pareto 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Juran 在其第一版的[质量管理手册]中,误将 Lorenz 曲线作为[柏拉图曲线],在第四版时,虽曾修正并承认误用,但因其影响力非常大,柏拉图曲线仍是大家所常谈,, 也属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柏拉图的定义柏拉图又称排列图或帕累托图, 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依照大小依次顺序排列,制作成累加计值的图形以分析原因的一种 QC手法。柏拉图的定义根椐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估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圆形. 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故又称 ABC 图.(所谓 ABC 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应[依价值之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得效果,也即柏拉图分析前面 2-3 项重要项目之控制) 柏拉图制作的目的排出清晰地大小顺序,一眼就能看成重要与不重要; 在有序的基础上清楚地知道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 可以预测某个项目改善后,整体可以得到多大的改善; 可以进行相关项目改善前、中、后的比较,知道改善的效果; 可以通过改善前后的柏拉图,了解改善后不良项目的变化情况。柏拉图之用途作为降低不良的依据想降低不良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全体的不良有多少?何种不良占多少?减低那些不良,将可降低全体不良之 70-80% 以上? 真正影响不良的大原因只不过 2-3 项而已,所以只要对 2-3 个主要原因把握住,[不合规格]的不良,任何工厂的问题都可应用柏拉图分析,以决定收善的攻击目标. 柏拉图之用途例如 1>. 使用者的不满,抱怨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 6-3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之比较) 柏拉图之用途因改善而采取对策后,为了确认其效果,需再绘一次柏拉图,如所采的对策好,柱形图的高度会降低, 且横轴之不良项目的顺序会变动,日常管理如能确实做好,全部柱形高度都会降低. 结果的数据再分析甲要因分析 ABC FED甲要因的数据 A要因的对策有效—做柏拉图与原图比较无效--对策
柏拉图介绍-201582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