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02 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观察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4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2 例,口服肝胃舒胶囊,每次 3 粒, 3次/日; 对照组 102 例, 口服舒肝和胃丸, 每次 1丸,2次/日, 平均治疗 2w,2w 后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 ,治疗组总有效率 %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结论: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郁热证效果显著, 并且使用安全。【关键词】肝胃舒胶囊;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郁热证;舒肝和胃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增大, 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据统计, 本病占消化科门诊就诊人数的 40% 左右。中医 2 认为, 本病多因情志不畅, 郁怒伤肝而发病, 临床以肝胃不和( 郁热) 证多见, 肝胃舒胶囊为我院名老中医肖汉玺主任多年治疗肝胃不和郁热证的临床经验方而制成的胶囊剂, 2003 年以来, 我们采用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郁热证 102 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4 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 102 例,男 45 例,女 57 例,男女比例 1∶ ,年龄最小 26 岁,最大 66 岁,平均年龄( ± )岁,病程 1 个月~ 8年, 平均( ± )年; 对照组 102 例,男 42例, 女 60 例,男女比例 1∶ ,年龄最小 24 岁,最大 68岁, 平均年龄( ± )岁, 病程 40d~ 年, 平均( ± )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 B 超、 X 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 诊断标准 3 参照 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其中西医诊断标准为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如慢性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易饱、嗳气、泛酸、恶心等,病程超过 4w ;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如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 B 超、 X 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 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 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和形状的改变无关, 即排除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标准:主症为脘胁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 次症为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以上主症 3项, 或主症 2项, 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排除标准不符合肝胃不和诊断标准者;有明显兼夹症或合并症者; 不属于药物作用范围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合并肝、肾、内分泌、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4 对照组口服舒肝和胃丸( 由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 批号: 20060122 。药物主要由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陈皮、柴胡
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2例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