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一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1、知诗人、解诗题
2、了 解 写 作 背 景
3、 明诗意 、悟诗情
4、 赏 析 、 抓字眼
学习步骤
第二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息惊喜的情形。
第十七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第十八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第十九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欢庆胜利喜还乡
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第二十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理解诗歌感情(主旨)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三个字?
2、诗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喜欲狂
3、概括诗歌主旨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和迫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二十一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诗人心情高兴
第二十二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赏析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二十三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二十四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这一句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二十五张,共三十一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