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肝囊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唐博祥陈明朱洧仪姚叙莹【摘要】通过对肝囊肿的症状、体征及诊断的认识,以中医理论为根据,了解其病因病机,从而正确的辩证论治,并利用中医针药并用治疗、穴位贴敷及饮食疗法等治疗手段,达到防肝囊肿增大或恶化给患者带来的疾病痛苦,即做到已病防变;并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此乃未病先防思想。
2、临床研究
,暂不进行手术治疗a。因肝囊肿为良性病灶,中医认为手术治疗易损伤阳气,阳虚则邪气易侵,且手术疗法尚有许多患者不能接受,故未达手术指征患者,本文提倡本病的治疗应采用中医针药并用为主要治疗手段,如此,既能治疗肝囊肿,也能预防因肝囊肿所引起的合并症。
现在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都提出很多种有效的手术疗法。其中,无水乙醇硬化疗法是近期提出的。研究表明,无水乙醇对肝肾实质的损害很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11],吴氏[12]%。胡氏[13]等人通过此疗法治疗5例肝囊肿患者,有效率达100%,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但在手术疗法中,若单纯西医抽液治疗则容易复发,有报告提出其复发率为100%[14],故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笔者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乃为上策。
辨证论治
周氏[15]认为,所谓“恶血必归于肝”,肝囊肿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并重,故
治疗本病常取化痰软坚、祛瘀消结之法。
张氏[16]治疗本病之瘀血内阻,肝失疏泄,肝肾不足证1例,治以疏肝行气,活血破瘀,养肝益肾,使用六味地黄汤为主加枸杞子、菊花来养肝益肾,加元胡、枳壳以疏肝行气,加三棱、莪术活血破瘀以消积聚,加车前子利水以消囊肿中的液体,从而达到攻补兼施之效。经服
5
49剂之后,囊肿消失,疗效显著。
李氏[17]认为肝囊肿的病因病机为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而成痰饮,流注于肝脏而成囊肿。治疗上采用标本兼治,攻逐痰饮治其标,健脾渗湿治其本。李氏认为用张仲景对悬饮的治疗用破积逐水的十枣汤来治疗肝囊肿过于峻猛,故采用控涎丹治疗本病。并认为先天性肝囊肿的治本之法宜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六君子汤健脾燥湿化痰,加泽泻、猪苓利水渗湿,蛤壳粉、生牡砺有相须之妙,浙贝母化痰散结,其中泽泻为治疗肝囊肿之要药,但久服有消耗真阴之弊。对于肝囊肿晚期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先解肝脏之毒治其标,用茵陈、桅子、大黄既可清利肝胆湿热之毒,又可减轻邪热炼液成痰之势。猪苓、陈皮健脾化痰,肝在无痰湿郁结下,也自然能使气机调达,再用槟榔和青皮舒肝行气化痰,气行则痰自消。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虎杖、郁金清气化痰、活血保肝。待肝功能恢复,再治囊肿之本。对肝囊肿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则认为川楝子、半夏等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不能用,而会耗伤肝肾之药物如泽泻,也尽可能不用,当用太子参、猪苓等代替,方可减少对肝肾的损害。李氏治疗本病2例,经随访1-2年均未复发。
根据姜氏[18]提出的辨病位方式,本病属于其所说肝病胁痛中的“肝经痛”范畴,当见胁痛为气滞血瘀和经络不通的状态,姜氏常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亦称金铃四逆散)为基础方治疗本病。由于本病多见胁痛,故根据其对胁痛的部位不同进行的加减,可参考之:胁痛在右者,需加入丝瓜络、姜黄(后同);胁痛及左(即两胁俱痛)时,还要加入当归、川芎、赤芍等药。
魏氏[19]等人则使用塞因塞用之法来治疗较大的肝内囊肿摘除后复发,伴见黄疸患者1例,其辨证为中气不足,囊体阻闭胆管,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温补调达之法治疗,囊肿虽存,但症状未再复发。虽本病多属实证,应以破积散结,化瘀消徵,清利湿热为治疗原则,但本例貌似实证,实为虚极,故用塞因塞用之法,获得良效。
专病专方
巴氏[2。]提出肝囊肿治验1贝V,用李东垣益气升阳之剂,即补中益气汤为基础,使用自拟肝囊肿专方治疗肝囊肿,方药如下:黄芪20g,炒党参、茯苓、蒲公英各15g,炒白术、陈皮、木香、炒积壳、郁金、炒延胡索、当归、红花、川芎、白芍各10g,升麻3g,柴胡6g。其中,方用黄芪、生晒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启动肝经的舒发气化,配用枳壳、郁金强化疏泄之力,佐延胡索、白芍柔肝和血,茯苓、蒲公英行水散热结。如此
5
7剂汤药之后,症状明显减轻,脘胁胀痛大减,精神见振,二便饮食均好转,以前方加减,续服40余剂,诸症消失,,B超显示肝囊肿消失,肝肿大缩复,体健如常。
曹氏[21]等人认为肝囊肿应属中医“癥瘕”“积聚”的范畴,在其治疗肝囊肿的报告中,使用经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本病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中,痊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
肝囊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