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001].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领悟诗歌主旨。
,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因课文有解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力量。)
,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思念家乡,然而屡次上书盼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管这种回乡无望的无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承受的苦痛,也足以摧折人心!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莫非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满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选择之劳都不愿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似乎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久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家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肤浅、幽怨的琵琶声?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头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㈡三读诗歌,鉴赏语言
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思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剧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难过?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华丽繁华,一个荒芜冷落,比照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好像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每天,向人们展现着千古的悲伤!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㈢四读诗歌,鉴赏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借事抒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肤浅的怨恨。

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比拟阅读,说说两诗在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际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解释】汉代长安四周的月亮,月光照着昭君。一走上去玉门的道路,从今去向天际再也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00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