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知我心
茅知易 2005年12月,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第一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对决阶段。很多人都在猜测,那个中国男孩究竟能不能战胜他的对手……
兴趣领进门
初见星星知我心
茅知易 2005年12月,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第一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对决阶段。很多人都在猜测,那个中国男孩究竟能不能战胜他的对手……
兴趣领进门
初见于洵,觉得他是一个既稳重又有点儿内向的少年。不过一说起天文,这个不到17岁的男生立刻神采飞扬、侃侃而谈,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小“天文学家”的风采。
于洵对天文的兴趣开始于小学。那是1997年,还在上小学的于洵偶然看到报纸上关于日全食的消息,他很希望能看到这一天文现象,于是提前学习了一些关于天文观测的知识,又和爸爸一起买来专用的眼镜。可观测那天,由于天气原因,于洵未能看到日全食。虽然多少有些失望,但这并未影响小于洵对奇妙天文现象的好奇,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天文的兴趣、对天文知识的渴求和对神奇太空的探索欲望。
在天津中学度过的三年初中生活中,天文观测台是于洵最经常去的地方。他还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兴趣小组,开始正式学习天文知识。从基础知识到实际观测,在老师的引导下,于洵走上了他的“追星”之路。
初探天文奥秘的于洵慢慢发现,自己对这门学科越来越感兴趣了,他在心里为自己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天文工作者。
修行在个人
热爱天文的于洵越来越不满足于兴趣小组每周一两次的学习。他买来许多天文学专业书刊,比如《天体物理》等大学教材,甚至包括原版英文书Galaxy Formation(《星系形成》),并7年从未间断地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这些他都利用课余时间逐一攻读。于洵告诉我们,南开大学苏宜教授的天文课让他获益匪浅,更使他对天文着了迷。他每周还坚持到离家很远的天津科技馆上培训班,在天文学家朱进研究员的带领下苦练基本功……这些都为他后来参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洵第一次参加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是在读初二的时候。由于那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比赛采取将试卷印在报纸上的形式,参赛者只需将答好的试题在指定的时间内寄回即可。于是,科技馆培训班的老师们决定针对试卷为大家做详细讲解。开始时于洵觉得这是在作弊,但后来他发现老师只是对每道题的原理和思考方法给以指导,并没有告诉大家答案,而且他发现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试卷与以往看到的试卷最大的不同是,每道题的选项中都会有一项是“不知道”。他告诉我们,这是天文学所强调的一种“求真”精神,对于没把握的问题要大胆地回答“不知道”。
正因为这样,在老师讲解之后,求真求实的于洵又买来各类参考书,对试卷上的每道题逐一进行“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15岁的于洵首战告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低年级组的银牌,并被选入国家队参加集训。
有苦也有甜
外行人也许会觉得观测天文现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我们有时也会去看日食或者夜里起来看流星雨,这是既新奇又令人兴奋的。但是,当我们问到这些时,于洵淡淡地笑了笑,他说,每次看到这些自己也会兴奋,但
星星知我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