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怕只是一丝风——记一次特殊的读书感悟课上班的路上,经过清华大学礼堂——这座九十多年的象征性标志的前门上挂着一条醒目横幅——“欢迎全国各地的学 2 生来清华就读”。原来, 清华大学对提前考核通过的学生进行考前“预热”。家长聚集在门前,从着装上可以看出他们来自各不相同的环境。可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着望子成龙的心情, 满脸写着任劳任怨的痕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农民夫妇: 男的裤脚还挽着, 女的鞋子沾满了泥巴, 两人蹲在马路旁, 四只眼睛紧紧盯着礼堂的标语——那眼神啊,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父亲排第几》中真实的故事, 在刘德华的个人演唱会上,一个女孩冲上舞台给刘德华献花并说,为了见到他, 连住在医院的父亲都没来得及去看一眼。那眼神啊, 不由得让我从几天前听的一节读书课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天之骄子能理解他们父母的苦心吗?在他们心中, 父母的位置排第几? 让我把思绪回转到几天前的一次特殊的听课中。 4月 15 日,我到深圳清华实验学校讲课、评课。这期间, 承蒙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邀请, 笔者参加了该校“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研讨会。“春之声”是该校大单元综合课程的研究课, 也是整个研讨会的一个乐章。一上午共有 17 节并开的观摩课,我听了 4节课, 最后一节是初中二年级的读书感悟课——因我的女儿正 3 好也读初二。学生事先作了如下准备:阅读校本教材《踏歌春行》中第七编“春风化细雨,春泥护幼花”中《纯棉的母亲》、《父亲的歌》、《培养一名科学家》等7 篇文章, 再加上新添的《母亲的羽衣》等网上下载文章——它们都表现了父母、师长对子女、晚辈的爱。读书课的形式很特别,座位全部打乱,大家围坐在一起, 老师在中间。被邀请的部分家长也坐其中。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看着这些和我女儿一样可爱的孩子们, 一种特殊的感觉涌上心头。突然, 一个大个子的男生来到我面前。他丝毫没有一点拘谨的意思: “嘿,这位家长, 麻烦你到我们中间就坐, 参加我们的讨论好吗? ”说着, 手已经搭上我的肩膀了——于是我乖乖跟着他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没等坐下他们已经在嘻笑中夸奖那个男孩的本事了——课还没有开始, 他们问我是谁的家长, 我只好实话实说, 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他们——他们先是一惊, 继而哈哈大笑,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家长没来,你就代表我们家长,一会儿你可要好好表现啊……交流中,感觉到这些孩子很大方,同时,也感觉到他们的早熟。 4 上课了。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选出自己喜欢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发表见解。最先站起来发言的是个短发披肩,一脸洋味的女孩。只见她很放松,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站着的姿势呈稍息状, 一边讲一边打着手势说道: “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为了考大学, 考研究生, 弄好了是个博士生。等到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博士生了,就没有什么稀罕的了。”又有一个男孩站起来说: “哼,我的父母就知道问我在班级排第几名, 让我好好学习, 从来不问我别的问题。说心里话,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苦恼, 我的心情他们根本不懂, 所以他们说什么我都听不进去! 他们真应该读读《培养一名科学家》,看看人家的爸爸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这孩子的脸上写着对自己父母的强烈不满。这时,有位男家长站起来说: “你这样责备父母是不对的, 难道他们这样要求你就不对吗?难道你不读书没有文化,将来去扫大街吗?
哪怕只是一丝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