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达娃之争 1234 杭州娃哈哈集团和达能集团简介控制权争夺事件事件概述动因分析目录 3 哇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Wahaha )创建于 1987 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 3家跨国公司。在全国 26 个省市建有 100 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 2万名,总资产达 121 亿元。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 100 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2006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7 亿元,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 9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宗庆后, 1945 年 10 月出生于江苏宿迁,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0 年9月, “饮料大王”宗庆后以 800 亿元总资产成为 2010 年中国首富; • 2011 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宗庆后以 59 亿资产位列第 169 位; • 2012 年9月3日,娃哈哈发言人称宗庆后持有娃哈哈超过 80% 的股份,再次以 216 亿美元资产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 2013 年福布斯富豪榜,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排名第 86 。哇哈哈集团创始人 24 年来,宗庆后以超乎常人的坚持,心无旁聲的扎根于自己的实业帝国。从贷款 14 万元、三轮车代销汽水和冰棍幵始,到成为中国内地首富,经过 25 年的奋斗谱写了一部传奇的“励志大片”。达能集团简介达能集团总部设于法国巴黎的是一个业务极为多元化的跨国食品公司,集团的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 100 多个国家。 1996 年集团的总营业额达到 839 亿法郎。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达能( DANONE )是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团,创建于 1966 年,达能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 10 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世界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达能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达能、 LU 和 EVIAN (依云)、多美滋、脉动、 Nutricia 、 Nutrilon 、益力、乐百氏、纽迪西亚等、碧悠、波多、富维克、牛栏( Cow Gate )等。哇哈哈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 1996 年,通过与达能、百富勤合资,娃哈哈食品、娃哈哈美食城公司通过提供厂房、设备,达能、百富勤提供现金方式,着手组建五家合资企业,最终实现 4500 万美元资金引入。生产纯净水、八宝粥等产品,其中娃哈哈、达能各持 49% 的股权,百富勤持股 2% 。在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百富勤将其持有的 2% 股权全部转让给达能公司,达能成为第一股东。在此后的合作过程中,娃哈哈陆续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哇哈哈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然而对于达能,掌握 51% 股权的达能,对娃哈哈却没有实质的控制权,控制权始终被宗庆后掌控。双方近 30 多家合资公司中,管理层全部由娃哈哈控制,达能未能有效进入。对于达能,更多的时间是以一个股权的合资者身份出现,控制权牢牢被宗庆后掌控。 1999 年伊始,宗庆后决定建立非合资公司,脱离与达能之间的合资关系。自从 2000 年公司发展改制之后,非合资公司呈现快速增长,到 07 年底,非合资公司总数已达 61 家, 06 年一年利润就已经达到 亿元。巨额的利润,让达能认识到了控制权的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致使达能展开了对控制权的疯狂争夺。 06 年4月,达能公司为了能够掌控合资公司的控制大权,要求收购非合资公司的股份。达能作为第一大股东,出价 40 亿元人民币。如此一旦达成收购意向,中方将失去对娃哈哈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哇哈哈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据外界报道,达能公司之所以提出强行收购非合资公司的真正原因,在于双方签署的合作合同中存在所谓的“圈套”问题。而这一圈套,就是在最初签订的合同中规定: 娃哈哈可以使用商标以进行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与达能合资,或者就是经过达能方面的同意。在娃哈哈与达能长达十多年的合作过程中,看似和睦相处的两个合作方,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着控制权的博弃,其中主要分为三个标志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达能与娃哈哈并无较为清晰的控制权分界线。达能虽然取得娃哈哈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但是宗庆后作为娃哈哈的董事长却占有更强的实际控制权。达能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与创始人宗庆后便展
—达娃之争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