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教视野下的薛涛《柳絮咏》新解.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教视野下的薛涛《柳絮咏》新解
关键词:薛涛诗歌;道教;《柳絮咏》
唐朝女诗人薛涛留有一首著名的咏物诗《柳絮咏》。原文为:“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薛涛研究者对于这首诗的解读一形…一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李道纯认为“道虽无情,推日月运行,其情可察。”由此可见,“无情”与“无形”和“无名”一样,乃是道的三大特征之一。道虽然没有人类的情感或偏爱,但却足以推动包括日月在内的万事万物的发展运行。又如,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从道教的视野来看,“无情”或者“不仁”都正好是道性的体现。柳絮的无情让薛涛体悟到了道不偏爱、无偏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大爱,所以咏诗以叹之。
再者,庄子在道教典籍《南华真经》中提倡“坐忘”。他认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司马承祯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坐忘论”。他认为:“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即通过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而达到无我无物的坐忘之境,最后得道成仙。從道教修炼法门来看,“无隋”正是道教内丹修炼的目的。薛涛通过歌咏柳絮的“无隋”,表达的是自己希望能够不为世情所累,保持性灵安详宁静,回归真我的道教理想。
三、从柳絮的“飞”体悟到“道”逍遥之境
“一向南飞又北飞”一句与唐代另一位著名女冠诗人鱼玄机的“行云归北又归南”,颇有相似之处。前者写柳絮,后者写流云。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柳絮和流云都包含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深层意义:一是飘忽不定的沧桑和凄楚;一是无拘无束的逍遥与自由。然而,从上下语境来看,鱼玄机的《光、威、哀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俦。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因次其韵》主要赞叹了光、威、哀姊妹三人美丽的容貌和绝妙的诗才。根据彭志宪和张燚的研究,“怅望佳人何处在,行云归北又归南”的意思是“你们惆怅地望着我:三位佳人究竟在哪里?我只能奉告:她们就像天上漂浮的云,一会儿向北,一会儿向南。”1998年,杨大卫(David Young)和林建一(Jiann )出版的鱼玄机中英对照诗歌全集也以《行云归北》(The Clouds Float North)为题以赞叹鱼玄机超越时代的自由精神。由此可见,在女冠诗人鱼玄机的笔下,“归北又归南”的联想意义并不是漂泊孤苦,而是一种“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快意。然而,薛涛的“一向南飞又北飞”的出处《柳絮咏》只有四句,不像鱼玄机“行云归北又归南”那样有洋洋洒洒的十二联,方便读者从语境和主题去把握诗句的具体含义。因此,以前的薛涛诗歌研究者多通过从像刘禹锡、白居易、杨巨源、薛能、张祜、吴融、齐己、杨凝、雍裕之、李中、罗邺、孙鲂等诗人的柳絮诗中总结出柳絮的意蕴,并将之套用到薛涛的《柳絮咏》理解中来。 如果读者把《柳絮咏》的创作目的看作是薛涛自况身世的话,那么该句就有“心若柳絮风吹远,身似浮萍雨打沉”的悲苦。这正是石志鸟在《中国文学中的柳絮意象及其审美意蕴》中分析的第一种情况:“柳絮的飘荡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漂泊。柳絮随风飘荡,不知所处,有的落入水中,化为浮萍,随波逐流,不管是柳絮还是浮萍,都是无根之物,始终处在漂泊游荡之中。柳絮这种飘荡无依、不能自主的存在

道教视野下的薛涛《柳絮咏》新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惜春文档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