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播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对新版央视新闻频道为对象进行内容分析, 考察其在传播符号, 节目体裁, 编排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分析改版反映出的新闻频道核心价值取向, 关键词新闻频道编播特征时效性解释权 2009 年7 月至 8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再一次进行大规模改版。改版涉及频道和栏目包装、栏目设置、新闻编排、主持人等多个层面。央视将本次改版的效果总结为: “此次调整使新闻频道信息量增加、贴近性增强、新闻更新速度提升、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加强、形象包装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本文以新版央视新闻频道为对象, 结合央视新闻频道的宏观定位, 分析其在传播符号、节目体裁、编排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特征,考察央视新闻频道改版效果的实现程度。一、新闻频道定位: “新闻立台”的国家台语境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传媒体系中的高端代表, 其所承 2 担的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公众论坛、社会公器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收视率指向下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坚持“新闻立台”体现了国家级电视媒体应有的担当和气魄。有研究者指出:“创办新闻频道不仅是充分利用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 使新闻宣传形成规模化效应, 进一步发挥宏观舆论导向作用的有力举措, 而且是适应世界传媒潮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勇于投人世界电视新闻媒体的大竞争中,将电视新闻宣传做大做强,使中国电视台向世界级大台地位迈出的坚实一步。”央视要成为世界级大台。“新闻”是其在国内外树立权威性与公信力的最佳突破点。 2003 年5月1日,在“非典”肆虐、伊拉克战事正酣的新闻高产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酝酿 4 年多后开播。中央电视台将其新闻频道的宗旨、方针、追求分别概括为“与世界同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一时间, 第一地点”。开播 6 年多来, 新闻频道的多次改版也一直在力图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但总体而言。前几次改版仍未摆脱其专题化倾向严重、栏目各自为阵、新闻资源共享程度低等不足。喻国明曾言:“央视无论形式上的改革还是实质内容上的改革, 近几年都处在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 不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所以,它一定要变。” 2008 年, 一系列让中国成为世界舆论中心的新闻事件背后, 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国家形象传播上或被动中被妖 3 魔化,或主动中较成功地塑造了正面形象。尤其是“5, 12”大地震中, 央视新闻频道在非常状态下采用了非常举措:“栏目消失了, 存在的只有频道。前方记者采集的东西随时可以传到直播线上来。”这一非常举措使央视在突发事件中抢得先机, 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消息来源, 在获得极高收视率的同时, 也有效激发了民族凝聚力和民众的互助、爱国之情。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为央视提供了一个进行 24 小时动态新闻直播的平台,但6 年多来, 以栏目为基本单位、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平台功能的发挥。央视及其新闻频道在“5· 12”大地震中的直播,可以看作是对既有频道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的一次突破。当我们梳理本次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逻辑轨迹时,可以认为“5· 12”大地震后新闻频道的尝试,为本次改版提供了成功经验与客观基础。二、内容分析:新版央视新闻频道编播特征考察央视新闻频道本次改版历时 3 周, 8月 18 日完成。本文以新闻频道改版完成后的首个 4周(2009 年9月1 日至 9 月 29日) 的节目为考察对象,将本次改版所涉及的频道和栏目包装、栏目设置、新闻编排等一系列变化概括为传播符号、传播形态、信息量三个方面进行编播特征的内容分析。 4 1 传播符号一切传播活动都是通过特定符号的传播来呈现信息、传达意义的。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 其综合性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具体而言可分为画面、屏幕文字、同期声、解说等。央视新闻频道本次改版中,其传播符号方面的变化特征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频道、栏目包装的统一化本次改版后, 新闻频道以蓝色为主色调。所有栏目的片头均为 3D 地球旋转配以水波状环形动画效果,片头背景音乐也统一化。包装的统一化处理有利于频道整体感和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提升观众对频道的辨识度。(2) 屏幕文字功能的突出与强化本次改版后, 新闻频道在其动态新闻栏目中, 将屏幕下方的主字幕分三行列出, 分别用于标注采访对象、报道记者, 列出新闻标题, 显示游走字幕新闻。其中新闻标题的字号较过去明显加大。屏幕左下角的也分为三行字幕, 分别为新闻发生地或版块名、日期与星期或栏目名、即时时间。同时, 在有些新闻的演播室导语播报过程中, 主播画面的左侧会出现该新闻相关的大字号关键词。如 9月 29日的《新闻直播间》中, 新闻《光立方表演难度超击缶而歌》、《中国驻法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铁路迎来第一个客流小高峰》的演播室导语播报中,主播章伟秋的
新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播特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