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需要什么样的评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文学需要什么样的评论中国社科院的李建军, 很多年前, 寄给我们批评长篇小说的稿子。一读,就知道这位作者对路子, 《文学自由谈》添了新同志。他的文章, 很勇敢, 说三道四全然无顾虑, 又很单纯, 没有绕进文坛的人际关系。他曾宣称, 他景仰的文人中, 鲁迅第一。可能是爱屋及乌, 这个乌, 是鲁迅先生乌黑的胡须。于是, 印象中的李建军, 上嘴唇总养着一撇鲁迅式的短胡。我其实不是要说他的胡子。想说的, 是他做评论的状态。有一段时间, 他张扬李四, 质疑张三, 除了整体的估价,更多的是,从作品的细部辨认黄金与黄铜,很详实,不虚乎, 常叫人有板上钉钉的感觉。比如他拿一些名家的长篇作靶子, 很像是显微镜下使解剖刀, 或者说人家这个词用“过”了, 那个词用反了; 或者说人家这句话叠床架屋了, 那句话残缺不全了。总而言之, 话不留情, 却都在理, 又含着见识。便觉这样就好, 无论对读者, 还是对作者, 隔靴搔痒、隔山放炮的废话越少,就越有警醒和提高。但是有一天,我俩通电话,我却鬼使神差地劝他改弦易辙。我说, 不要学我, 给人改稿, 终无出息。就连一些有志向的编辑, 给别人改了几年稿子, 往往都洗手不干, 当作家去了。作为评论家, 吹毛求疵于作家的字、词、句, 你说 2 得全对, 也不显得你多高明; 你部分说对, 或不小心大部说错, 肯定反落话柄。所以, 偶一为之, 可以。但如过于上心, 当作正事来做, 只会像背人爬泰山, 流大汗、挣小钱, 费力不讨好。其实,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他减弱自己的斗志,只是希望他改进自己的战术。建军显然不以为然,但并不驳我,听他电话里时而浅笑两声, 表示出他的大度。不过后来慢慢发现, 他的批评文字,似乎有意无意在减少甚或避免从前的“琐碎”。于是让人感觉, 不断修炼自己的李某人, 已渐渐显露出大牌评论家的气象。大牌评论家动笔,异于寻常写手的地方,甚多。最突出的特征,可用“宏大叙事”概括。这四字无须过多解释,也不必四处搜罗例子。从一段时间内的文艺类报纸上, 你可以找到许多范文。尤其是隔三岔五, 整版整版地弘扬某人某书, 则通常是宏大叙事的集中展演。此外, 在各式各样的文学研讨会上, 亦可随时欣赏到宏大叙事的丰采。对此, 想必各位看官都已多有领教,这里不做罗嗦的描绘。只想说,宏大叙事,语声高亢,属于主旋律;词藻高蹈, 适合打广告。之所以能大行其道, 绝非偶然, 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深得上下左右各色人等的青睐。发展下来, 自然而然就成了评论的一种格式和尺度。 3 有一回,在北京研讨天津作家王松的小说。事后一家报纸要刊出发言“纪要”,我于是免了客套,整理出一段话, 大意是: 我和王松虽同居一城, 平日各忙各的, 反倒没有机会聊天。前年, 看过他一部小说, 有几句阅读心得想说给他, 因无缘碰面, 故至今未遂。那部小说是一次参观活动的产物, 我一直觉得, 写作者平日深居简出, 干活儿辛苦, 偶遇热闹场合, 完全可视为呼朋引类的放松与调节。从组织者的角度看,采风之类,无非是行为艺术范畴内的表演。既是表演, 张罗者全有目的。作家们被盛情相邀, 写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投桃报李,用文字“配合”一下,倒是说得过去。而惟有小说这种样式,作急就章式的呼应,则大不合适矣。所以趁今天祝贺王松的机会, 说出一直想说的话——作为已经步入成熟期的小说家,已经成为不容文坛

文学需要什么样的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78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