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诗经·蒹葭》与口头文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论《诗经· 蒹葭》与口头文学论文关键词:追寻; 重复; 口头叙事论文摘要: 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与记忆的需要, 也适应了原始诗歌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表现出这种三章重复的结构特点。同时, 作为口头文学重要母题之一的追寻母题被不断阐释。《蒹葭》体现了以上二者的统一,已经具备了早期追寻主题叙事的雏形。一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真正的叙事作品出现之前一直长时间的存在着口头叙事传统。口头叙事研究者认为, 口头思维和表达的特征之一,就是冗赘或“复言”( copia ) 。在叙事过程中, 采用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意思进行多次( 一般是两次或三次) 重复的方法, 首先是为了适应口头思维的延续性, 因为由于口头说出的东西转瞬即逝,为了记忆与传诵的需要, 冗赘和重复刚刚说过的事, 能使故事的传送者与接收者 2 更好地将故事保存下来。所以, 重复叙事适应了口头传诵记忆的需要。另外, 重复叙事也是早期口头文学与音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见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早期的口头文学表现为唱颂形式, 人们以歌颂、感叹的方式来进行最初的艺术创作, 抒发生存的情感体悟, 描绘周围神奇的世界。因此,民间口头诗歌完全适应歌唱和音乐演奏的需要, 在结构和韵律上形成了重复叠咏的三阶段叙事模式, 将本来只用一章便可以表达出来的意思铺张开去,成为三章结构。虽然是三章重叠, 每章结构类似, 但并不是单调重复, 而是换字不换调, 一节深一节, 呈现出层次性的递进变化, 令人有一种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审美感。《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就是经过采集、整理而得的, 来自民间口头传诵的诗歌,因此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了民间口头叙事的传统。《诗经· 国风》的很多作品都属于三章叠咏结构,这里想讨论的是《蒹葭》一篇。此篇属于典型的三章叠咏结构, 历来评论者关注的是它作为诗歌的朦胧意境, 陈继揆《臆补》中谈到, 《蒹葭》一诗“意境空旷,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 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诗中歌者不停追寻的那个“伊人”忽而在此岸徘徊, 忽而又现身于水中小洲上, 仿佛凌波仙子, 若隐若现, 令追寻者上下求之而不可得。所谓的”伊人”是男是女,是人 3 还是物?对此, 人们给予了无数种猜测, 陶醉于诗歌营造的朦胧之美。但从另一个角度, 如果从叙事结构来讲,《蒹葭》一诗其实有着民间叙事中追寻主题故事的叙事模式, 甚至可以说《蒹葭》等作为最早的诗歌, 与同样继承民间口头传统的民间故事是同源支流, 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后来的故事叙事结构。民俗学家们的研究证明, 重复叠咏的三章结构不仅是原始民歌, 也是民间口头叙事传统最常用的结构, 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就象阿克塞尔· 奥尔里克所说的: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无情而又严格的典型结构。当一位民俗学家看到了‘3’,就如同瑞士人再次看到阿尔卑斯山一样,他想, ‘现在, 我到家了’。”重复叙事是口头叙事文学的一种有效的强调方法——“离开了重复, 叙事就不能获得它的完整的形式。”[1 ]钟敬文先生也曾谈到民间故事(广义上的说法, 包括神话、传说和童话等) 的重复叙事特征:“民间故事在情节上, 往往采用重叠反复的形式。比如《蛇郎》故事, ……同样的问话和答词, 重复了两次, 到最后一次, 小女儿的答词才与前不同。至于同样或类似情节的问答重复两次或三次,就更常见了。这是口头文学的特点。”[2 ]稍微接触过民间故事的读者都会注意到,这种以“三”作为故事结构的追寻主题文本可以随手拈来,比如童话故事的开头往往交代, 国王或农夫有三个儿子或三个女儿; 王子们想替父王取回长生不老之回春苹果, 必须经过三道难关; 主人公想得到美丽 4 的公主必须解决三个难题;主人公与恶魔搏斗三个回合,方能取得最后胜利; 主人公一筹莫展时, 总有三个助手前来相助, 或者主人公经过三次冒险最后获得成功等等。故事里主人公们所追寻的“回春苹果”、“公主”或宝物等尽管各不相同, 但都属于共同的追寻主题故事。把《蒹葭》作为一篇追寻主题故事来解读, 其中的“伊人”就成为了这些追寻目标的原型, 具有了高度概括性,象征着人类自始至终寻求的一种理想、一种无法满足的欲望。同时, 诗歌表现出的情节模式虽然无法与成熟的故事情节相比, 但已经具备后期民间故事的情节基础,具有了追寻主题故事的雏形。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论《诗经·蒹葭》与口头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109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