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六年五月
前言
十八大以来,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城镇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作为城镇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民生工程,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供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制了《陕西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对全省“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全省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规划》范围为规划范围包括全省13个设市城市(10个设区市、3个县级市)、84个县城。《规划》充分吸收了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城市建设部门的意见,并加强了与各地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一、现状与形势
(一)城镇供水现状
城镇供水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省城镇(设市城市、县城)供水能力(包括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其中,,,,;,,,。
公共供水占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底,,%。其中,,,%,%;,,%,%。
(二)“十二五”进展情况
供水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增管网长度3028公里,%。
城镇供水水质进一步改善。全省10个设区市供水水质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主要指标。全省城市供水水质坚持以企业自检为主、区域委托监测和全省抽检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全省抽检和全国抽检合格率达98%。
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底,全省建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9个。西安市为国家级水质监测站,可检测106项指标;宝鸡、咸阳、铜川、汉中、安康、延安、榆林、渭南等城市为省级水质监测站,可监测42项常规指标;商洛市已到达省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能力;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和杨凌区水质监测属企业内设机构,可以监测12项简易常规指标。
城镇供水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我省宝鸡、渭南、汉中等城市围绕
“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目标,稳步地进行了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今后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城镇供水管理体制混乱。我省城市供水目前由建设、水利等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增加了城市水务管理工作难度,造成了部分市、县城市水务管理工作的“真空”。
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问题突出。目前陕西省仍有大量使用服务期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管网,导致管网水质合格率较出厂水降低;管道漏损严重,“爆管”现象频发,甚至引起全城停水。二次供水设施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部分设施卫生防护条件差,疏于管理,二次污染风险突出,严重影响城镇供水安全。
公共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自建供水设施普遍简陋,专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监管,水质安全隐患突出,水资源利用粗放。
城市供水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榆林、延安等城市为严重缺水城市,尤其是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缺水已成
陕西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 陕西建设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