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v A生 v B耗= v B生 v C耗= v C生 v D耗= v D生 v A耗﹕ v B生= m﹕n ?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mol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F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5,中子数为 36。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要用元素符号表示)
(1)。
-(2)B3离子分别与AC2、由B、C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B、C组成的化合物化
-学式为;B3离子还可以和一价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这阴离子电子式为,
这种阴离子常用于检验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这金属阳离子符号为
(3)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六配位的配合物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在F的+1价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F为球(“黑”“白”)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C(s)+H2O(g) CO(g)+H2(g) (恒T、V)
增大C的用量,平衡会移动吗?
注意1、若固体以固体的形式参加反应,忽略表面积的影响,增加固体的用量对平衡无影响。注意2、稀水溶液中增加水的量,视为对别的物质的稀释。
1、对 FeCl3 + Fe(SCN)3+3KCl
(1)向平衡体系中加KCl(S),平衡会移动吗?
(2)向平衡体系中加水,平衡会移动吗?若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2、试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解释“用饱和食盐水收集Cl2可以抑制Cl2的溶解”
引申: N2 + 3H2 2NH3 (恒T、V)
起始 1mol 3mol 达平衡状态1
改变条件增加1mol 达平衡状态2
平衡状态2与平衡状态1比较:
H2的转化率 N2的转化率
注意3: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反应中,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而该物质的转化率通常降低。
应用:在生产上往往采用增大容易取得的或成本较低的反应物浓度的方法,使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引申: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