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管路的护理
第一页,共35页。
常见的管路类型
1、胃肠减压管
2、导尿管
3、伤口引流管
4、体腔与内脏引流管
5、T管
6、营养造口管
7、脑腔引流管
第二页,共35页。
各种管路的作用
1、胃肠减压氧化
白色: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
红色:胆道内有出血
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第十七页,共35页。
4、预防感染
﹡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
﹡定时更换引流袋1次/日
﹡严格无菌操作
第十八页,共35页。
三、拔管护理
1、拔管指征:
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性液、结石、沉渣、异物等;
T管造影显示胆道畅通;
夹管试验无不适;
夹管试验: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
天;(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完
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第十九页,共35页。
2、拔管时间:
术后2周左右,在T管腹腔段周围由大网膜等组
织包绕粘连形成牢固窦道,此时拔管,不会使胆
汁漏入腹腔。年老体弱或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
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延长拔管时间。
3、拔管后护理
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避免腹肌紧张。
拔管后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残留窦道,1-2日后
可自行闭合
第二十页,共35页。
4、带T管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活动
衣服应宽松柔软,勿使引流管受压
用防水贴膜覆盖置管处后可淋浴
指导病人自己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指导患者如何记录引流量,以及如何观察引流量、色、性状
注意饮食调节,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应采取半卧位,床长头抬高30度,以利胸
腔引流。
2、维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因注意以下几点:(1) 水封瓶应在病人胸部引流切口处以下
60~100cm妥善放置。(2) 水封瓶中的长管应在液面下3~4cm ,在液面处
做一标志,以准确记录术后引流量。(3) 观察水封瓶与引流管连接的玻璃管中的水柱
波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此水柱应随病人呼吸
上下波动,如水柱不动应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3、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每30~60min挤压一次,挤压时一手捏住折叠的下段,另一手用力挤压引流管上端,由上而下依次挤压,以保持通常,由其应用纤维蛋白原、立止血等药物后,更应注意此操作,防止引流不畅。
4、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搬运病人,需用两把止血钳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向病人解释术后咳嗽的重要性,鼓励病人适当咳嗽,并指导咳嗽时应如何用力以减少疼痛的方法。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5、拔管时注意事项:(1) 胸腔内已无积气积液,胸部透视肺完全复张,
才可拔管。(2) 拔管后,注意观察引流口有无渗出,病人有无
呼吸困难、气胸
等,如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脑室引流护理
一、术前护理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
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当病人出现头痛剧烈、呕吐加剧、躁动不安等
典型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输入20%
甘露醇250ml,同时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禁
食、剃头、配血、皮试。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3、 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详细
说明病情及手术的重要性、预后和注意事项以
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治疗。
4、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二、 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
﹡病人术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引流管、引
流瓶,各接头部位用消毒纱布包裹。引流瓶
挂在高于病人头部10~15cm,使颅内压稍高于
正常水平,患者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
度,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
角或脱出,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倒流。病人较
烦躁时要防止抓引流管并适当给予约束。复
查CT需搬动患者时,暂夹闭引流管,保持头
部与躯体成一直线。
第二十七页,
临床常见管路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