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酷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希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夫。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相互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哀痛:为之哀痛(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始终不从事农业生产。曾:始终、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成天,终日。
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难、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早期一首讽谕诗。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难、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内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由于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晰: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非常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夫的悲伤呢?
其次层八句,通过详细的一户人家来呈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犹如笼蒸,上面犹如火烤,但是他们用完一切力气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好像完全遗忘了酷热,由于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需抓紧呀!舍不得铺张。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尽力苦干,就怕铺张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马上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特别好,是用一种违反人之常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