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开县汉丰六校 胡文君 (二等奖)
我拿着试卷走到讲台前,像平常一样,准备公布成绩、分发试卷。然而不同 的是:今天的我脸上少了一分严肃,多了一分笑容。于是,这群敏感的学生预测 到,这次考试成绩一定不错。便安静地端坐着,等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 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 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 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 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 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 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 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 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 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 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 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 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 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 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时的某位任课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 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 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 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 作业,书写也不工整……” “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 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 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 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 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 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 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 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 刘爱龄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刘爱龄同学进 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 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刘爱龄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 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刘爱龄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 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刘爱龄同学说:要 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 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刘爱龄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 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 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 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 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刘爱龄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 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 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 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 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 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 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 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 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 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 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 黄鹏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 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 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 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 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 让高文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刘爱龄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 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 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 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 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zhuangzi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