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评价项
评价要求
评价分值
最低 分值
得分
主体结
构Q1
(50 分)
Qla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 墙板等竖向构件
35% W 比例 <80%
2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评价项
评价要求
评价分值
最低 分值
得分
主体结
构Q1
(50 分)
Qla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 墙板等竖向构件
35% W 比例 <80%
20-30*
20
15%W 比例<35%
5-20*
Qlb
梁、板、楼梯、阳台、 空调板等水平构件
50% W 比例 W80%
5-20*
围护搏 和内隔 堵Q2 (22 分)
Q2a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比例>80%
5
10
50%< 比例<80%
2-5*
Q2b
Q2bl
围护墙与保温、隔 热、装饰一体化
50% W 比例<80%
2-5*
Q2b2
保温装饰板
50% W 比例 <80%
1-3*
Q2c
内隔墙非砌筑
比例N50%
5
30%< 比例<50%
2-5*
Q2d
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 体化
50% W 比例<80%
2-5*
Q2e
预制混凝土栏板
50% W 比例 W80%
1-2*
装修和 设备管 线Q3
(28 分)
全装修
6
6
Q3a
干式工法楼面、地面
比例N70%
6
50%< 比例<70%
3-6*
Q3b
集成厨房
70% W 比例 W90%
3-5*
Q3c
集成卫生间
70% W 比例 W90%
3-5*
Q3d
竖向管线与墙体分离
50% W 比例 W70%
1-3*
Q3e
水平管线与楼板和湿作 业楼面垫层分离
50% W 比例 W70%
1-3*
鼓励项Q5
(10 分)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应用
1-3
Q5a
采用高精度模板或免拆模 板技术
比例N85%
2
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与信息化管理应用
1-2
工程总承包(EPC)管理模式
注:1、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Q2bl与Q2b2二者仅能取其一。
装配率(P)计算公式
装配率(P)根据《XX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表》(附件1)中 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
尸=伊+上+Q + SxlOO%
(100-0 100)
式中:P一装配率;
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4—QI、Q2、Q3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Q5—鼓励项实际得分值。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各评价项的最低分值要求,分值评价
按《装配率计算要求》(附件3)执行。
装配率计算要求
一'装配率计算及确定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进行装配率预评价计算;
第二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复 评价并确定装配率。
预评价结果不满足装配率的相关要求,项目可结合预评价 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通过调整或优化设计方案使其满足要求。 复评价在项目竣工验
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