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1 / 3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
案例正文:
巨大的广场、宽阔的街道、林“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1 / 3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精)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
案例正文:
巨大的广场、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门市以及漂亮的别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苏皖一些传统农区的小城镇。而不少农民对此却颇有微词,他们抱怨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本来是件好事,但现在却成了某些干部捞取政绩的“面子工程”。
领导脸上要贴金,牛不喝水强按头
一踏进号称“中华果都”的江苏丰县某镇,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北方乡镇少见的气派景象,而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丰黄公路旁那红瓦盖顶的别墅了。然而,当你走进这些别墅时,不由得为眼前所见而震惊:披着豪华外衣的别墅里面,大都是半拉子工程,有的连门窗都没有安装。屋里院外杂草丛生,粪便满地,臭气熏天。一位住在附近的群众告诉我们,由于没有人住,这里成了过往行人的“公厕”。
别墅变“公厕”,这是哪位款爷钱多得可以随便乱扔,还是哪位房地产商被深度“套牢”?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房产的主人衣衫破旧,面容愁苦。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富商巨贾,相反倒是一群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的国有果园职工,而陷他们于绝境的竟是镇政府的一个“城市梦”。
像该镇一样,苏皖农村的大多数县还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政府拿不出多少钱来用于小城镇建设,于是不少地方把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民间,提出要“借用民力”、“以地生财”。但是,在农村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小城镇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农民不愿意远离自己的耕地到集镇建房落户。即使少数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也宁愿到县级以上中心城市居住,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谋生之路。
农民积极性不高,房子盖不起来,一些地方就采取行政命令逼着老百姓“挖掘潜力”。“中华果都”的领导们使用的手段颇为强硬,“不盖新房,就扒你老屋”,万般无奈之下,许多职工不得不拆掉自己本来不错的住房,举债
盖楼。果园一分场职工年介田家里本来就穷,为了盖楼借高利贷 万元,共投资 万元才完成了土木工程,最后因还不起借款,刚盖好的新房又被抵押
了出去。
在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类似的情景也在上演。 1996 年初,镇领导率队到苏北参观学习后,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采取“非常措施”,拆房扩路,大干
快上。有户姓葛的大家庭,共被扒掉 28 间瓦房,未获分文补偿,仅被批准花 9000 元购买了相当于原来 5 间房面积的地皮使用权,而且必须建成二层以上统
一规格的楼房,留走廊,贴瓷砖,一切费用自付。全家因此损失 4 万多元,至今仍背着近 3 万元的债务,为此,葛家老人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了。
一位农民诗人目睹此情此景,忍不住写下了《山坡羊》的诗句:“为筑洋房,抠破钱囊,忍看农民拉饥荒。层楼起,债台长,束紧裤带奔小康。旧郭新城凭臆构,朝建煌煌,暮拆光光。”
急功近利建新城 短期行为搞规划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