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的圈层结构yong.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纵波
(P波)primary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横波
(S波)primary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不同点
速度
可通过介质
作用
相同点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
质而变化;
都可以通过固态物质。
上下颠簸
前后左右摇晃
考考你
地震发生在陆地上,我们是先感觉到前后左右摇晃还是上下颠簸呢?
那假如地震时,我们在西湖划船是什么感觉呢?
先上下颠簸,然后前后左右摇晃,
因为纵波的速度更快,横波的速度更慢。
只有上下颠簸,因为只有纵波才能通过液态水。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2、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A
B
C
D
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大陆部分),平均17km
莫霍界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圈层结构
探究: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固态
液态
固态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壳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 km(大陆)
平均深度为17km
2900 km
岩石构成
的固体外壳
固态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固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思考:地壳=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yong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