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培训
传播途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病症
主要病症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7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展肠道病毒,尤其是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缓和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缓和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病症,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五〕爆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爆发性心肌炎鉴别。爆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展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开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展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三〕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救治。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
:注意隔离,防止穿插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发热等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d;氢化可的松35·d;·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 20 -302O, 4-8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不宜进展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
: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根本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手足口病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