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与前述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土地和固体废物等规划的不同之处在于,城镇环境规划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其既要涉及这些环境要素规划的内容,又要考虑城市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城镇环境规划可称之为一种综合性
包括污染源调查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等评价。
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如各生物种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
4、环境效应调查评价
环境污染对人体、动植物等影响的经济分析。
5、国土综合开发设想
中心规划区布局、规划区外围布局、农业发展设想、供水设想、交通设想、综合开发方向和目标等。
(二)基础研究
1、大气污染研究
包括开发区大气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大气污染物输送的主要气象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结构,规划区大气污染源分析,大气质量模式的建立及其计算结果,大气环境质量趋势及工业布局合理性分析等。
2、水环境污染研究
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浓度响应系数分布图绘制,扩散自净能力分区及排放总量分析,排污方案的水质模拟研究等。
(二)基础研究
3、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特征分析,主要污染物对特定物种的影响分析。
对于临海的开发区而言,还包括海域富营养化可能性及控制对策研究,开发活动对滩涂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
4、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
土地利用特征分析,各种用地类型变化趋势分析,农业及非农业人口组成分析,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组成的影响研究等。
(三)环境预测与规划
1、确定研究目标、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开发区及规划小区环境承载力分析。
3、开发区经济发展结构及投资预算分析。
4、环境污染预测
大气、水 、固废、土壤和噪声污染预测。
5、环境污染控制研究
大气、水污染控制规划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等。
(三)环境预测与规划
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设计。
7、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
8、开发区工业与城镇布局调整规划。
9、开发区交通规划。
10、开发区环境管理建议。
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系统特征简析
开发区既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体系,又受到区域一般性的系统特征(如集合性、多目标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影响。
对于不同的开发区,由于存在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其系统结构也就存在差异。
从系统的观点看,若将环境经济系统的诸多细节忽略,从相对宏观角度去分析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共性,则可以作出粗略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系统分析(图9-2)。
开发区经济活动
污染物排放
经济效益
大气、水、土壤、
等环境系统
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
有
限
的
环
承
载
力
有
限
的
环
境
资
源
开发区环境规划
环境资源约束下的
系统行为规划与设计
实现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改善环境质量
有
效
利
用
图9-2 开发区经济、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由图9-2可知,开发区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因此经济活动是整个系统的两大出发点之一。
经济活动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经济活动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它能通过物质生成而形成区域的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涉及资源开采、利用和生产等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往往不能避免造成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产生并排放各种污染物与废物,所有这些都将对环境造成损害。
当这种损害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必然会威胁到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人们的生活与生存。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开发区的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一定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措施以降低环境损害水平。
于是,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些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问题导致了区域经济净收益降低。
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并保护环境才能使得区域的纯收益最大?显然,这正是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
系统的另外一个出发点是区域的环境和资源系统。任何开发区所处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
这些可利用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就构成了区域发展的可行空间。
若开发区过分追求经济开发的速度与规模,而无视各种资源与环境约束,那么,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经济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因此,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开发区进行相应的环境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环境规划时 ,必须充分考虑特定开发区的具体情况,以区域的资源、环境阈值为约束空间来作出行动方案,通过有效地安排各种经济活动,从而使区域发挥尽可能高的发展潜力。
(二)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的主要技术路线为:
①、经
《环境规划学》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