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与心包经演示文稿医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二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练习





?腧穴与经络的关系如何?
练习
7、手阳明经起于__之端。
8、脾经上哪些穴位不宜深刺?
9、如何理解“腰背委中求”
10、髀枢
11、息贲
12、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
本章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第一节为经络,包括手厥阴经脉、手厥阴络脉、手厥阴经别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胸胁、上肢内侧中间、掌中、中指。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第二节为腧穴,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冲,左右各9穴。
第一节手厥阴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与足少阴肾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三焦,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经别入胸中,别属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络脉络心系,散胸中,结于贲。
一、手厥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1]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2],下膈,历[3]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4],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5]
入肘中,下臂[6],行两筋[7]之间,入掌中[8],循中指[9],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10]出其端(《灵枢·经脉》)。
[注释]
[1]心包络:《脉经》《甲乙经》《铜人》无此三字;《太素》《十四经发挥》无“络”字。
[2]心包:原有“络”字,《甲乙经》同;《脉经》、《太素》、《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王冰注、《千金方》《铜人》《十四经发挥》引文均无,因据删。“心包”原意指心外之包膜;“心包络”意指与心包相通的络脉。心包与络应有所区分,但后来注家多以“心包络”为专名。
[3]历:经历的意思。杨注: “经历三焦仍络著(着)也。三焦虽复无形,有气故得络也”。三焦指上、中、下三部位,据《难经》所说,三焦上即膻中,中即中脘,下即脐下。
名词解释
[4]下腋三寸:距腋下三寸,与乳头相平处,为天池穴。
[5]太阴、少阴之间:指手太阴、手少阴之间。
[6]下臂:此指前臂。
[7]两筋: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8]掌中:劳宫穴所在,当第三掌骨桡侧。
[9]中指:中指的桡侧。
[10]小指次指:无名指,即第四指。
手厥阴心包经
①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
胸中支脉,②沿着胸内出胁部,③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达腋下,④沿上臂内侧(天泉),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⑤进入肘中(曲泽),下至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⑥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
掌中支脉,⑦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经与心包经演示文稿医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jgjsfg
  • 文件大小1.16 MB
  • 时间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