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0
1
2
3
串联电路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
(1) I0=I1=I2=I3
总结: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总结: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 I0=I1+I术:发光物标记、金标、镧系元素标记等
免疫沉淀和免疫凝集试验
实验方法的选择
公认的参考方法。
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制定的临床检验操作规范中所推荐的方法。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方法学评价结果,选用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实验方法。
方法的评估
参数设定 :真阳性 TP ,真阴性 TN ,假阳性FP ,假阴性 FN
敏感性 :患者中阳性百分率
公式①: × 100 %
特异性 :非患者中阴性百分率
公式②: × 100 %
方法的评估
诊断效率 :准确区分患者及非患者能力
公式: ×100%
阳性预测值 :在所有阳性结果中真患者百分率
公式: ×100%
方法的评估
阴性预测值 :在所有阴性结果中非患者百分率
公式: ×100%
二、影响ELISA测定的因素
标本收集
实验室测定
报告和解释
灰区的设置
结果报告和解释
室内质控
样本的外源性干扰因素:
标本溶血
标本被细菌污染
标本贮存时间过长
标本凝固不全
冷冻保存标本避免反复冻融
样本的内源性干扰因素:
类风湿因子
补体
异嗜性抗体、治疗性抗体、自身抗体
溶菌酶
磷脂
药物小分子
总蛋白浓度
试剂盒的因素
固相材料:聚苯乙烯塑料
抗原:纯化、合成和基因工程抗原
抗体:多抗、单抗和基因工程抗体
酶结合物:酶免疫测定的核心成份
色原底物: OPD 和 TMB
运输贮存
仪器的校准与标定
酶标仪的校准一定要定时进行(一般使用频繁不超过半年,最多不超过一年)。
加样器及水浴用温度计均应进行计量校准后使用,前者可采用称重法校准,后者可到国家计量单位进行。
酶免疫测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加样
温育
洗板
显色
比色
结果判断
结果报告及解释
加样
定期对移液器进行维护和校准
加样不可太快,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和产生气泡。
全自动加样系统的标本“交叉污染”问题 。
操作时差对结果的影响
温育
常采用的温育温度有 43℃ 、 37℃ 、室温等。
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育温度高,则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温育时,微孔板应置于水浴(浮于水面)或湿盒中,以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迅速与室温平衡。
“边缘效应”的排除: 使用水浴或在将反应溶液加入至板孔中时,将板和溶液均加热至温育温度。
洗板
洗涤是ELISA测定过程中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 。
% Tween20 的中性 PBS 。
手工洗板要避免气泡残留孔内,洗板机洗板时,将洗液完全吸净,否则空白值将升高甚至出现“花板”现象 。
机洗的次数要通过多次实验来确定。
显色
加入底物 A 和 B 后,应振荡混匀
当底物为 OPD(邻苯二胺) 时,显色反应应避光进行;底物为TMB(四甲基联苯胺)时,要新鲜配制。
显色时间:建议在 37℃ 下反应15~30分钟后,终止反应比色测定。
比色
加酸终止显色反应后,比色测定前应振荡混匀
测定时,要注意酶标仪的波长是否已调至合适
最好选择双波长比色测定,双波长测定能去除背景的干扰,注意避免出现吸光度值为负值的现象。
灰区的概念
ELISA“灰区”是把定量分析的正常值范围引入定性分析而建立的概念。即将CO值上下一段区域定为阳性可疑。处于“灰区”的样本,可通过确认试验或重复检测来确定到底是阳性还是阴性 。如果重复检测仍然落在“灰区”,则结果可报“阳性”。
灰区的设置
灰区”的设置有二种方式:⑴CO(1±CV), CV为该试剂的批内CV (一般在15-20%);⑵CO±2s,s为实验室做室内质控RCV常规条件下的变异)的标准差。
结果判断与报告
按照试剂盒确定的 Cut-off 值判断结果 。
对于“灰区”的问题,报告方式引入“可疑”较为合理,同时对结果做必要的说明。
各试剂盒CO值差异及变异系数大等因素,结果缺乏可比性,位报告结果的不一致对于临床实验室来说是不可回避,也是目前医疗纠纷主要集中点和“结果互认”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引入阳性和弱阳性的报告方式。
ELISA检测的原始存根必须完整而全面地保存 。
室内质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