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1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可以理解和描绘诗歌的内容。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语文的根底薄弱,功底不好,甚至几首诗歌都背不熟峨眉山月歌
1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可以理解和描绘诗歌的内容。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语文的根底薄弱,功底不好,甚至几首诗歌都背不熟,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没有很好的方法,学习兴趣不浓重,学习习惯不好。可想而知,,,我的设想是从朗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教学设计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初步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第二步是再读诗歌,要读出诗歌的画面感;第三步是三读诗歌,,在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后渐渐品读和感悟,指导学生怎样朗读,怎样结合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来朗读诗歌,这样才会有好效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送给你们四句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寻李白》),你们可以猜出来他是谁吗?猜到了吗?对,他就是李白。(精品文档请下载)
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诗人李白长期在祖国各地遨游。唐代伟大的诗人,存诗980多首,有《李太白集》等。他的诗想象丰富,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李杜”。(精品文档请下载)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三)初读诗歌,读出节奏感(3分钟):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诗.
2、老师范读(正确、流利、有节奏感)。
3、学生读(齐读、个别读结合),老师正音,教会学生把握好节奏感。
(四)再读诗歌,读出画面感:(25分钟)
1、理解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4岁时刚刚分开四川写下的,这时候的李白年轻气盛,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远大理想,有仗剑游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毕竟李白是第一次离家,心中难免有离愁别情。过渡语:那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李白这首诗歌。(精品文档请下载)
2、解题:峨眉山(地点),月(月亮),歌(体裁)
3、品读第一句:大家说说这一句写了什么,峨眉山,月亮。追问哪里的月亮
?什么时候的月亮?什么样的月亮?那谁能把这句话描绘一下呢?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过渡语:第一句写了峨眉山月,那么第二句写的是什么呢?
4、品读第二句:这句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影、?这个影怎么样,他做了什么(抓住动词)?咱们把这句话描绘一下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句话。
5、这一句中的“发”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出发?从哪里出发?去哪里?经过连续追问,我们就可以说说这句话的大意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过渡语:作者写这首诗想要抒发什么情感呢?我们来学习第四句话.
6、这一句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思,什么意思,?——?(亲人、朋友、家乡、月亮)。
峨眉山月歌[2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