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规划规范》/
T
RevisedfinaldraftNovember26,2020
7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
目录
1
2
3
4
总贝U
i总贝y
,包括采暖用气、电厂用气等;
3应鼓励发展非高峰期用户,减小季节负荷差,优化年负荷曲线;
4宜选择一定数量的可中断用户,合理确定小时负荷系数、日负荷系数;
5不宜发展非节能建筑采暖用气。
:
1燃气气化率,包括:居民气化率、采暖气化率、制冷气化率、汽车气化率等;
2年用气量及用气结构;
3可中断用户用气量和非高峰期用户用气量;
4年、周、日负荷曲线;
5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计算月高峰日用气量,高峰小时用气量;
6负荷年增长率,负荷密度;
7小时负荷系数和日负荷系数;
8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最大负荷利用日数;
9时调峰量,季(月、日)调峰量,应急储备量。
、周、日负荷曲线应根据各类用户的年、周、日负荷曲线分别进行叠加后确定。
、调峰量及负荷系数均应根据负荷曲线确定。
、分类指标预测法、横向比较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增长率法等。
1城镇性质、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
2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当地资源条件和气源供应条件;
3居民生活;
4节能措施等。
,在调查各类用户用能水平、分析用气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民生活用气指标,应根据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燃气用途等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2商业用气指标,应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实际燃料消耗量折算;也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习惯、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按其占城镇居民生活用气的适当比例确定。
3工业用气负荷分为落实的和远期规划的负荷,其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落实的负荷预测应按企业可被燃气替代的现用燃料量经过转换计算,或按生产规模及用气指标进行预测;
2)远期规划负荷预测,可按同行业单位产能(或产量)或单位建筑面积(或用地面积)用气指标估算。
4采暖通风及空调用气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建筑面积、建筑能耗指标分别测算用气量;
2)用气指标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和《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确定;
3)无法获得分类建筑指标时,宜按当地建筑物耗热(冷)综合指标确定。
5燃气汽车、船舶用气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各类汽车、船舶的用气指标、车辆数量和行驶里程确定用气量;
2)用气指标应根据车辆、船舶的燃料能耗水平、行驶规律综合分析确定。
6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及燃气电厂用气量应根据装机容量、运行规律、余热利用状况及相关政策等因素预测。
7不可预见用气及其他用气量可按总用气量的3%〜5%估算。
燃气气源
5燃气气源
《城镇燃气分类及基本特性》GB/T13611的规定,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坚持降低能耗、高效利用的原则;应与本地区的能源、资源条件相适应,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要求。
、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清洁燃料。当选择人工煤气作为气源时,应综合考虑原料运输、水资源因素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
,应能满足燃气管网的输配要求。
、规模、数量等应根据上游来气方向、交接点位置、交接压
力、高峰日供气量、季节调峰措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门站负荷率宜取50%〜80%。
,宜选择2个及以上的气源点。气源选择时应考虑不同种类气源的互换性。
燃气管网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
1应简化压力级制,减少调压层级,优化网络结构;
2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最高压力级制的设计压力,应充分利用门站前输气系统压能,并结合用户用气压力、负荷量和调峰量等综合确定;其他压力级制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城市或镇规划布局、负荷分布、用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