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手册》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1984年开始,以1940年美国《格赛尔()的发育量表》和1968年美国丹佛的佛南肯布尔()和多兹()的《发育筛选测定(DDST)》为蓝本,着手编制中国0~3岁婴幼儿发育量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entr of China,)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
这个量表起名时把编制单位的英文缩写名字加进去了。
用此表可以较准确地表示所测儿童的智力水平。
一丶智力量表
用以评价感知的敏锐力、注意的分配力、早期的物体恒常性、记忆能力、早期的概括化、分类能力以及语言发展能力。
智力量表结果以一种智力的标准得分,即智力的发展系数(MDI)表示。
智力量表记录
二丶运动量表
用以评价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例如,对身体的控制程度、大肌肉的协调、全身运动的发展及手和手指的操作技巧、用手取物能力。
运动量表结果以一种心理运动的标准得分,即心理运动的发育指数(PDI)表示。
运动量表记录
测试项目的选定
年龄定位可帮助测试者确定从何处开始测验一个儿童。也可以用比儿童实际年龄早一个月的年龄定位项目的起始位置(基线)
基线:是指最早未获得通过的一个项目的前一个项目(这里的数字是指幼儿出生的天数)
顶线:指儿童取得成功项目中最难的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更改,一般情况下智力测试要连续测得下一个项目失败才能确定顶线(运动是4个)
智力测量表中:一般情况下四个月以上的儿童无需要测量编号1-4的项目,若项目编号18一下,都没有失败过,则无需给儿童做小床上的有关测验。
运动量表中:12个月以上的项目为能做路的项目。
记录测验反应
P:通过(只有通过的项目才能记分)
F:失败
O:基线与顶线之间测试者删减的项目
R:儿童不合作拒绝展示
RPT:亲属代为报告
婴幼儿智能发育手册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