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李白 《全品》P135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师:请分析这首诗的景情关系。
小组讨论:哀景衬乐情。本诗写天上五月还有雪,未见春色,描绘了 一幅寒冷恶劣的边塞图景,哀景衬乐情,表达自己为国杀敌、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
师明确:哀景衬乐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
品读诗歌,标准答题
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全品》P146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原高考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老师自设题)你认为这首诗是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师:同样是6分的题型,你能区别两者的不同和答题的思路么?
学生比较讨论后明确:原高考题只需答出景情关系,且因为是6分。,只需答出一种景情关系并结合诗句加以即可。
学生讨论归结高考设题答案:①触景生情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再讨论:对于第二种设题,应该如何答题?
生1:①触景生情:诗人一望见荒郊,不见青草,只见古碑的荒凉之景,便触发了诗人对秦国的思念.
生2②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诗人将怀古伤今之情蕴含在云、积雪、苍山、残阳、昏树、黄沙漫漫等昏暗、荒凉的景物中,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自己对国事衰微的伤感、哀愁。
师明确:①触景生情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注意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
学生讨论后明确并板书:答题步骤:
1、点关系 触景生情 景情一致
借景抒情 乐景衬哀情
寓情于景 景情不一致
哀景衬乐情
2、细分析 描意象
营意境
表情感
福建卷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ă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 zhào )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