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蜡烛》使用版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蜡烛
西蒙诺夫
学叙要素
把握文章线索,感受老妇人形象
体会两国真挚感人的军民之情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耸立匍匐偷袭屏障迫击炮
肃穆精疲力竭
(一)字词
预习检查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二)作者简介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文背景:
贝尔格莱德战役
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六要素)
整体感知
文章多次出现了对蜡烛的描写,找到相关语句。思考:
这是一支怎样的蜡烛?
借着这支蜡烛老妇人有哪些言行举止?
深入探究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蜡烛》使用版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1.46 MB
  • 时间20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