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皮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探讨
徐清华 [摘要] 目的:探讨卡介苗的最佳注射方法。方法:将1 000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0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稀释疫苗、固定针管、从不同方向绷紧皮肤、进针,皮内注射卡介苗皮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探讨
徐清华 [摘要] 目的:探讨卡介苗的最佳注射方法。方法:将1 000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0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稀释疫苗、固定针管、从不同方向绷紧皮肤、进针,皮内注射卡介苗,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可促进菌苗均匀分布于稀释液中,菌液外溢、溅入眼内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卡介苗有效瘢痕率高于对照组,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的注射方法可保证接种足够的菌苗数,明显减少菌液外溢,防止菌液溅入接种者、受种者及家属眼内,卡介苗有效瘢痕率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卡介苗;接种方法;皮内注射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28-01
卡介苗是一种活疫苗。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结核病[1]。临床上通常接种冻干型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为了确保接种质量,提高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于2009年6~12月将1 000例符合预防接种条件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从稀释疫苗、固定针管、绷紧皮肤和进针等方面加以改进,探讨卡介苗皮内最佳注射方法。
1 对象及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12月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符合接种条件,出生后满30 d的儿童共1 000例。
方法
分组方法将1 000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0例,采用两种方法稀释疫苗、固定针管并从不同方向绷紧皮肤、进针,皮内注射卡介苗。记录接种时出现的情况及瘢痕形成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注射方法①由具有执业资质且通过上岗培训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护士进行接种。②嘱家属坐在接种椅上,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上臂。③选用1 , ml稀释摇匀的疫苗(观察组稀释疫苗,反复抽吸在5次以上;对照组稀释疫苗,反复抽吸在5次以下)。④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⑤观察组在受种儿童三角肌外下缘划一横线,接种者面对受种者左外侧,采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开沿横线由内向外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拇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由内向外刺入皮内,注入疫苗;对照组在受种儿童三角肌外下缘采用拇指、食指分开由上而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由下而上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然后注入疫苗。⑥注射疫苗后旋转180°拨针,勿按摩注射部位。
ml菌苗,3~6个月可产生直径为4~6 mm的瘢痕[2]。卡介苗接种满12周,观察受种儿童的卡介苗瘢痕,瘢痕直径≥4 mm为有效瘢痕;瘢痕直径≤4 mm为无效瘢痕。
2 结果
两组卡介苗接种菌液外溢情
卡介苗皮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