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学设计2
教学要点:
1、阅读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考虑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理论中.
一、导入:
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自己也遭受了种种潜在威胁并敏锐地感受到了,在寻根究底的深思中层层剥笋,追溯到了历史的源头.)
3、对历史追本溯源。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突出狂人思维的无绪和慌乱)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吃
……”
“……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尔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
“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易牙-桀纣,不同的历史时代?精神震惊后的极度慌乱和紧张以致思维故障,“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一直迟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有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把历史和身边的事件紧紧联络在一起)
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在。在课文里,还写到狂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哪两次呢?
—-(1)狂人所遭遇的“吃人”的威胁和对将要“被吃”的恐慌,而这也就是他所真正生病和发狂的原由。对于狂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家都把他看作是一个疯子,一个发了狂的人;但在理想的层面上,他却是一个无比清醒的“新人”,一个受到新思想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科学和民主"影响过的时代新青年。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上高度清醒的觉悟者,一个新思想的启蒙者,他是改变社会现实的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叛逆的改革者却要遭遇被吃的恐慌和紧张。而吃掉了他,就等于吃掉了民族的希望之光,也灭绝了民族前进的动力.
(2)已经吃过了的妹妹。她是一个孩童,是社会新生的接班人,吃掉了她,等于吃掉了民族的将来。
以上是对“被吃者”的分析。而“吃人”这一动作包括“被吃者”和“吃人者”,大家再考虑一下,又是哪些人在吃人呢?
——1、大哥。这是一个主谋者,他吃了自己的妹妹,又打算吃自己的兄弟。狂人其实是不愿意承受这个事实的,他在反思中害怕自己也曾吃过人,尤其是曾经参和吃过自己的妹妹!因为“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狂人的怕:怕狗<狗咬人〉-怕人—怕大哥—怕自己〈自己也可能存在“吃人”的历史〉)
2、陈老五和何先生。帮凶。
3、他们。被压迫者。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侯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里面,对“他们”的发现,是最让人惊悚了。可以说,他们是无意识的一群,是被启蒙者,在社会上处于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地位,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却也念念不忘要吃人,真是令人悲愤而苦闷.(联络《药》)故此群众的极度不觉悟就成了革命者发狂的真正根源。鲁迅也说:“群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对于将要被吃的人,这些吃人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
——1、仁义道德的外表文章,这是社会上吃人的方法。
2、愚民思
《狂人日记》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