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养身”莫伤身
段 军 经过一夏的折腾,进入秋天,是该修复身体各项机能的时候了。在秋天又是进补啊,又是运动啊,恨不得把所有传统的养生方法都用上。可是,如果不注意科学性,你在“养身”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伤身”哦!
入秋“养身”莫伤身
段 军 经过一夏的折腾,进入秋天,是该修复身体各项机能的时候了。在秋天又是进补啊,又是运动啊,恨不得把所有传统的养生方法都用上。可是,如果不注意科学性,你在“养身”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伤身”哦!
常见“养身”手段一:秋天进补
养身理由: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呆讷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
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此时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秋季,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
伤身可能:
。在漫长的酷热夏季里,人们由于喝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吴女士向来身体虚弱,遵循民间“秋季进补”的说法,想方设法托人从东北带回人参,再以老母鸡炖之,没想到连吃几餐后,虚火大增,不仅鼻子出血、咽喉疼痛,而且多年未见的小疙瘩也一夜之间冒出。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但不是不分病症滥补一气,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建议: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随着秋季气候一天比一天凉爽,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燥,对肺的侵害也一天比一天严重。中医认为:“秋伤干燥,上逆而咳多为痿厥。”故仲秋以后进补以滋润肺为上。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其中“麻”即芝麻,具有滋阴润燥之功,而“润其燥”正是秋天进补之大法。
常见“养身”手段二: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加强
入秋“养身”莫伤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