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实务》精品课程----课程整体设计汇报
课程负责人:李丽蓉
系别:信息技术系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教、产、研、创”四位一体教学指导理念
教:课堂教学,包括课程教学,集中实训;
产:师生参与社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校办企业/公司/服务中心,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专业(商务或技术应用)研究、教育研究;
创:学生创业,在仿真环境和真实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创业方案,鼓励付诸行动;
全方位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64学时,4学分
第三或四学期开设;
对分知识点的全面总结,综合性很强;
前继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交易、数据库应用技术、网页制作等课程;
后继课程:课程实训、职业资格鉴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等课程。
掌握程度:精通,应用(考证);
非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
继《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之后任一学期开设;
4种方案可选:
64学时/4学分(推荐),理论和技能对半: 64学时/4学分
32学时/2学分,理论课型:32学时/2学分
32学时/2学分,技术课型; 32学时/2学分
32学时/2学分,混合课型,理论与技能对半,32学时/2学分
掌握程度:了解,培养兴趣,拓宽专业视野;有能力进入精通,考证。
课程建设目标
开发教学资源:包括但不局限如下内容
多媒体素材: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视频等;
电子教学材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
电子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题库;
电子文献: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连接等;
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实施过程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及设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如在线学习、查阅、讨论、协同、视频演示等;
实现教学评价的信息化
开发在线考试、评卷、作业提交、问卷调查等应用软件。
加强和深化实训实践环节的训练
开设后继课程,如本门课程的集中实训或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等;
加强与系学工部联系,建立新的校内实习生产基地,管理好校内现有生产基地;
加强与企业联系,拓宽校外企业合作领域,增加专业实习岗位。
课程建设内容(一)
调研并整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其知识和技能需要;
专业方向:营销管理方向和软件技术方向
论证:学科和专业角度设置方向是否科学,就业岗位分类是否合理。
+1+
课程建设内容(二)
坚持专业集中实训的改革;
鼓励学生参与行业活动,技术服务工作;
使用多功能多媒体教室;
校园网:在线课堂,教学资源包,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
任务驱动、研讨讲座、课后合作调研、学生讲教师评等多种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计划学习的氛围,将课程设计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
课程建设内容(三)
注重学习过程式的考核;
采用论文或设计结果代替纸卷考试或技能考核。
德意电子商务师平台与教材相结合授课;
北京中鸿网略公司合作,编写校本教材《电子商务师实验教程》。
与中国计划出版社合作,编写《电子商务实务》公开出版的教材
课程建设内容(四)
开展技术(培训)项目:
(1)引进国家职业资格电子商务师考证项目
(2)引进行业电子商务师训练软件
(3)参与产业生产,鼓励创业创新
(4)与企业联合,成立校内技术服务中心
(5)校企合作,开辟校外实习基地
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讨论、学生讲演、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流程教学、实训教学。
教学手段
授课:网络演播、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
仿真技术实验室;
网站教学资源、学习任务书;
校办产业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与生产;
教学队伍
本课程组共有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占教师总数的11%;
研究生学历2人,占教师总数的22%,其余均为本科;
在读硕士生2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0岁;
双师型教师7人,占教师总数的78%。
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7;
742-《电子商务实务》精品课程----课程整体设计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