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小组研讨问题策略
摘要: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讨论小组的分组不合理等,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思想品德课小组研讨问题策略
摘要: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讨论小组的分组不合理等,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合理分组,重视分工;注重评价,适当激励;精选内容,深入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既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与组内成员相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讨论存在问题不可小视,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小组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主题要明确、清晰,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这关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讨论的主题脱离生活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题目,基本上是围绕书本重点、难点展开,是典型的为考试而设计的讨论。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中,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是“为什么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框中设计的讨论题目为“只要在青少年时树立一个高目标,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目标,你就一定会实现目标”,这些题目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时刻围绕中考,教师往往把中考的考点或者本课的重点设计成一些讨论的题目,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在题目的设计方面缺乏生活性,与学生的实际脱离,渐渐地学生失去了讨论的积极性。
(2)讨论主题缺乏层次性。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又要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的题目难易度把握不够好。有些题目设计过分简单,有些题目又设计得太难,致使小组讨论解决不了。
如七年级下册第22课《增强自我保护》中设计了“网络的利与弊”“为加强网络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讨论题目。从拓展学生知识面、联系生活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教材中并未涉及网络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课堂中讨论这两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尤其是对网络管理提出建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而有些题目设计得太过简单,直接在书本就能找到。题目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对讨论的内容缺乏兴趣。
。思想品德课小组的
思想品德课小组研讨问题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