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三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有关城市。
生态与可持续性结合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把城市与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视为一个有机体进行综合规划,使其在平衡中持续稳定发展。如在城市远郊建立森林生态系,这是实现城市生态绿地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要制定远景发展目标,又要兼顾当前环境质量差的绿地建设问题,使之形成一种可持续景观,并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乡土与生物多样性结合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一,遗传多样性,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植物品种来进行提高;二,物种多样性须以乡土物种为主,模拟当地自然植被的顶级群落类型来进行提高;三,景观多样性表现为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和格局的多样性。如在城市中,绿地按其规模分为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小游园等;按形状结构分为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绿地景观格局上有大小绿地镶嵌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绿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
由于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而乡土生物又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应在总体扩大绿量的基础上强调绿地均衡分布,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补充自然成分,既发挥乡土物种特色,又努力形成物种的多样性,以利于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实现绿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做到园林绿地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
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要与城市功能的建设相呼应,并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布局相配合。同时,结合河流水系进行绿地配置,创造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景观。
5 有关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时要使城乡绿地与城市结构有机结合,要因地制宜的开展空间、大气、水体、土地、生物于一体的综合建设,形成“城市―绿地―乡野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景观。
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城市要持续发展,就要健全气流通道,恢复城市外部生物的正常输入和主城区生物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因此,建立绿地网络系统,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
建立环城林带
环城林带是城市的“绿色项链”,它不但为城市提供大量绿地,也为都市人带来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世界,同时,它对防止城市无节制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将城市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成为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
环城林带建设一直被世界各城市重视,如伦敦、巴黎、莫斯科、渥太华的环城林带就很出名。如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宽度13~24公里不等,涉及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而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也相继提出了环城林带建设的理念。如2010年,上海市远景规划紧贴外环线道路外侧,蜿蜒环绕整个上海市区一圈建立了环城林带,总宽度500m,全长97km,总面积7241公顷。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