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赏析诗歌情感的“四看法”.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赏析诗歌感情的“四看法”
目前,考察诗歌单调感情的状况很少,考察多种(复杂)感情的时候很多。面对多种感情这类题型,学生很难答全。为何呢?主若是找禁止或找不全角度。结合多年来对学生答题的研究,我总结出了“四看法”来赏析诗
赏析诗歌感情的“四看法”
目前,考察诗歌单调感情的状况很少,考察多种(复杂)感情的时候很多。面对多种感情这类题型,学生很难答全。为何呢?主若是找禁止或找不全角度。结合多年来对学生答题的研究,我总结出了“四看法”来赏析诗歌感情。“四看法”就是一看“象”,二看“景”,三看“事”,四看“情”。
之所以选择杜诗《江南逢李龟年》作为模范,是由于这首诗歌的感情可以从不同样角度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平常有,崔九堂前几度闻。
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节气又逢君。
一、看“象”
“象”指对象,即诗歌的抒怀对象。抒怀对象可以由此及彼、由小
到大,可以是己(自己)、彼(别人)、家(家园)、国(国家)。详尽而言,看“象”就是看“己”、看“彼”、看“家”、看“国”。
(一)看“己”。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全部物象,由于“我”的观照而附加上了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色彩。
杜甫写作这首诗时已经是晚年,拖着残躯,“奔忙苦不暖”,漂泊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一把老骨,没心美景。暮春初夏的草长莺飞作者没心观看,满眼所及的是“落花节气”,诗人迟暮,晚景悲凉,内心凄楚。
(二)看“彼”。“己”与“彼”,就是诗歌中的主与客。主客互动,进而让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加多元。客有时还起着推进主的感情发展变化的作用。很多时候,显然只有自己,也要虚构一个“客”,好让文章不至于单调,如《前赤壁赋》中的客,很有可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虚构的。所以,“彼”可以是实有其人,也可虚构为之。
李龟年是开元期间的出名宫廷艺人,他的地位与收入,一定比琵
琶女这样的坊间艺人要有保障。杜甫是一个大喜不多大悲常有的人,而李龟年在事业上却大喜大悲,以前为歧王演奏、为崔大官员演奏,锦缎珠玉无数,现在只好混迹酒肆,虽仰慕演奏,却难以生活,李龟年内心的失意绝望就不难理解了。
(三)看“家”。家是一个人发达了想衣锦回乡、贫穷了想追求温
暖的地方。作者少年抱着“致君尧舜上,要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走开
家乡,现在写诗愁知己、当官已绝望、飘零独憔倅,父亲母亲的早亡和妻
儿的孱弱把诗人推到了责任的最前沿,自己现在最紧迫的身份是父亲、
是丈夫,父亲、丈夫的职责就是要建立一个真切的家,此时的江南风
景再好,生怕也比不上北方的那个可能片瓦无存的家。“回去来兮,田
园将芜胡不归?”想念家乡,心在北方。
(四)看“国”。这首诗,简单只看到小我,而看不到大国。杜甫的诗歌,几乎都离不开自己、家园、国家这三个对象。杜甫是一个把家布置在路上而把国家布置在心上的人。《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里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开元全盛日,仓廪实稻米香;一个是安史之乱,尸横遍野民有饥色。国家的昔盛今衰、绚烂不再令人哀叹。
二、看“景”
“全部景话皆情语”,景的美与丑、暖与冷、乐与悲都是感情的表现。这首诗不是暮春三月的活

赏析诗歌情感的“四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东风倩倩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