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 从一个地
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可以储存。 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储存在物质载体里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并且可以被加工和处理,
信息也可以被转换。
信息的产生:某物与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称为信息源;
它物是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57~58)
1自然信息 信源物作用在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2机器信息 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
3人类感知信息 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大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
迹。
4人类思维信息 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化成为的符号信
息。
教育信息的特征:(64)
1科学性 教育信息是已为前人所提取、处理并转化为人的科学认识的一
部分的信息,它来自人类长期的实践积累,经历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检验,
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2目的性 教育信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他制约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
目标,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对象,所选择和利用的教育信息均服从培养人
的需要。
3系统性 教育信息不是零碎、无序的,而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制的具有一
定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
4共享性 教育信息不存在保密性与限制性,可以为人类广泛地共享。
5多样性 教育信息蕴藏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中,具有丰富的呈现方式,可
以使用多种传输通道。
符号:表达信息的标记,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
可以脱离参与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符号的本质(70~72)
1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是一切用以在意义上代替他物的东西,符号不并 等
于事物,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1人们通过感官接触,随着外界刺激的不断积累,
人们寻找这些经验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并形成符号的概念。 2符号和意
义之间的结合还受到了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3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
而建立符号的意义。4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 符号常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4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符号的意义包括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两个方面,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它的客观定义,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它在人
们主观上或感情上的意义。外延意义:是表示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关系,是客观性,它是在字典
上所标明出来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
内涵意义:是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关系,它常常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与评价上的高低等因素,是主观性的。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79~80)
1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 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传达教育教学信息、实
现教学目的的服务,不能偏离特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片面追求教学语
言的形式。
2要有针对性 教育传播的对象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
选择与传播对象个性特征相吻合的语言抽象层次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
上下移动。
3要有适当的强化 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可采用适当重复多次的方法去反
复强调它,也可利用身体语言或其他传播媒体的辅助来强化它。
4要进行不断的调整 即要做到适时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调
整所运用的语言,才能讲教育传播活动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5要有整体性 教师要考虑语言的逻辑性,从整体意义上考虑话的意思,
学生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断章取义。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5)
1传播态度与情绪
2补充与强化语词
3代替词语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85)1普遍性 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沟通
绝大部分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 2形象性 语言符号比较抽象,非
语言符号则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讲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能通过形象和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
3多维性 非语言符号能在同一时空中同时激发人的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