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2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2篇)
译文: 篇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找寻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剧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静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其次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调显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奇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特别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悲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探望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慎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详细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说明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特别厚重,含义非常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行。同时还慎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回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争论入诗的范例。原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争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争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第 4 页 共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