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元。
战后,日本的产业发展、经济振兴以及“国际贸易立国”是怎样实现的?进入60年代后,日本
的出口产业更是迅速发展,出口贸易急剧增长。60年代前期日本出口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几乎为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日元的这个低币值的固定汇率一
直实行到1973年2月。在这期间,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1951至1955年、1956至1960年、
1961至1965年和1966至1970年四个区间内,%、%、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日元在1971年2月第一次升值时的产业基础。由于受惠于长达20余年的1美
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日本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1961至1965年和1966至1970年,
%%。1971年时,日本普通钢、热轧薄板和冷轧钢板
的成本分别只相当于美国同期成本的56%、70%和68%。197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与1960年相比增长
了10倍以上,并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标志着日本
工业化阶段发展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迫于当时美国的“新经济政策”,
日本才于1971年12月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从1360调整为1306。
  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进一步加快了自己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高开放度化”的进
程,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成为了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1975年,日本跃居汽车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
出口量达268万辆。1980年,
辆,呈现出极为悬殊的比例。1981年,日本尽管实行对欧美市场的“自主限制”,汽车出口仍达
605万辆;同年排世界汽车出口第二位的联邦德国仅出口215万辆,而一向号称汽车大国的美国当年
仅出口了69万辆。正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均衡的市场格局引发了此后长达数年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口惠实不至”的对外贸易政策以给本国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时间
余地。1980年5月,日美双方达成鼓励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的协议。但这个软弱的协议对
企业几乎没有形成什么约束力,日本汽车厂家也没有多少到美国投资设厂的积极性。1981年以后,
日美间几乎每年都就日本“自主限制”的问题进行谈判。但日美汽车贸易的严重不平衡状况并没有
得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特别是日本的汽车产品大举占领美国市场,使两
国的贸易矛盾终于激化。年复一年的拖延终于让美国人失去了耐心。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
美、日、英、法和原联邦德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秘密会议,就美元高估及美国
巨幅经常收支赤字问题,协商采取联合行动,降低美元对日元和欧洲货币的比价。这就是“广场协
议”产生的由来。此后,日元升值进入了第三阶段。
  目前的日本舆论显然夸大了中国目前的产业基础及国际竞争力。先看钢铁。2002年,中国的钢
铁业面临的现实形势是,为了应对美国“201条款”和外部倾销不得不对进口产品加征“反倾销特
别关税”。中国汽车在出口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在世界汽车贸易中中国几乎是单纯的买方。
事实是,目前中国的产业基础与日本相比,别说1985年“广场协议”时的水平,连日元第一次升值
时的水平也尚未实现。日本根据什么说,应当形成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新的“广场协议”呢?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进一步加快了自己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高开放度化”
的进程,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成为了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1975年,日本跃居汽车出口的世
界第一大国,出口量达268万辆。1980年,日本向美出口汽车和从美国进口汽车的数量分别
,呈现出极为悬殊的比例。1981年,日本尽管实行对欧美市场的“
自主限制”,汽车出口仍达605万辆;同年排世界汽车出口第二位的联邦德国仅出口215万
辆,而一向号称汽车大国的美国当年仅出口了69万辆。正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均衡的市场格
局引发了此后长达数年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口惠实不
至”的对外贸易政策以给本国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时间余地。1980年5月,日美双方达成鼓
励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的协议。但这个软弱的协议对企业几乎没有形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麝月
  • 文件大小303 KB
  • 时间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