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对护士的影响与自我保健
科室:胸外科
姓名:许小彬
夜班对护士的要求
夜班对护士的影响
夜班后的自我保健
夜班对护士的要求
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夜间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面照顾的“人性化服务”,这种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夜班对护士的要求
在夜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情况,急症、抢救、生离死别、患者病情变化快等,使得护士在夜间上班要碧白天花更多的精力。因为夜间相对来说,医护人员比较少,所以得经常去查房,使脑力和体力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导致经常出现精力不足、头晕眼花、腰酸腿痛等亚健康状态。护士单独值班,在完成常规工作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护士有较强抗压能力与健康的身体。
人类正常的生物钟是白天经历充沛夜晚倦怠,所以大部分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睡眠),夜班常在生物钟紊乱的状况下进行工作,极易产生生理节律紊乱,影响社会、家庭生活规律。
Company
LOGO
夜班对护士的影响
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①睡眠障碍:担忧上夜班。连续两三天睡不好。②影响营养摄入:生活不规律会造成消化酶分泌规律破坏,影响食欲,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疼、腹泻。③持续的生理疲惫:轮班频繁,往往上一轮夜班造成的疲劳还没恢复,下一轮夜班又到了,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④影响容貌:长期轮值夜班的护士,由于生活、饮食不规律,导致面色晦暗、憔悴。
经常上夜班的护士,情绪波动性较大。1)强迫性忧虑:夜班护士往往是单独值班,承受的责任比较大,总是担心事情没有做好,会强迫性对做过的事情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唯恐出错。2)无助感:由于单独值夜班,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对于工作阅历较浅的护士来说,除了完成常规治疗护理工作之外,还要担负着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遇到突发事件时,产生的紧张感、无助感尤为强烈。3)护患关系。4)社会尊重与承认。
心理健康歌
心无病, 防为早, 心理健康身体好。
气平衡,要知晓,情绪稳定疾病少。
调心理,寻逍遥,适应环境病难找。
练身体,动与静,弹性生活健心妙。
要食养,八分饱,脏腑轻松自疏导。
七情宜,不暴躁,气愤哀怒要去掉。
人生气,易衰老,适当宜泄人欢笑。
品书画,溪边钓,选择爱好自由挑。
与人交,义为高,友好往来要做到。
动脑筋,不疲劳,息睡养心少热闹。
有规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协调。
生命壮,睡足觉,劳逸结合真需要。
性情温,自身药,强心健身为至宝。
夜班护士因为不能很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角色而产生压力,而女性因需承担额外的家务劳动而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已婚女性,为了抚育孩子、处理家庭事务,只能缩短睡眠时间。此外,由于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表,因此与家人团聚、组织家庭生活的时间较少。轮班工作导致彼此难以见面和交谈,家务工作不能很好地安排,小孩生活学习无人照顾,久之,常互相抱怨而造成家庭不和。在社会角色方面,许多夜班护士自述感到脱离社会,不能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关于夜班护士的生活质量诸方面显著差于白班护士,长期感到精神压力大,负性情绪多,业余生活尤其是“保健性”业余生活少,工作满意度低,家庭成员缺少满意交流。因此,如何对夜班进行科学安排,即要保障工作,又要兼顾护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对组织者是一种考验,对护士自己的心理素养也是一种考验。
夜班后自我保健
接受夜班的现实,克服厌倦情绪
培养夜班工作的兴趣,减轻夜班工作的疲劳
科学地利用空闲时间,变熬夜之苦为甜
建立夜班生活制度,妥善安排家务
做好各种应急的心理准备,减轻心理负担
夜班对护士的影响与自我保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